2008年10月4日星期六

转载)江平 世界顶尖trader的成长之路

现在可能不是膜拜华尔街精英的时候,毕竟金融界正在经历着空前的严冬。

但不管怎么说,精英们的成长过程总能给我们很多启迪。 一下是节选的新华网去年关于这位传奇华人交易员的报道。

1 “百位顶尖交易者”唯一上榜华人

据 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交易者》(Trader)月刊是一本报导华尔街的专业杂志,在今年4月号杂志上,它刊登一份“百位顶尖交易者”名单,声称去年年 收入超过五千万的金融精英才能入选。结果,赛克资本管理公司(SAC Capital Management)华人基金经理江平,以年收入在1亿和1亿5000万之间跻身这个“金融百人会”中。

一知情者称,江平不仅是名单上唯一一位华人,而且其投资业绩远远高于他人。“江平完全靠业绩挣钱,而其它人大都是大型基金老板,收入中有资本分红。”

2 加入赛克 再创辉煌

江 平1993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接着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金融学博士。1995年,江平进入李曼兄弟公司拉美外汇交易部。他说,实际上 该部门是公司最差的部门。当年,李曼公司差点在墨西哥货币上破产。“人家都不要来,我去这个部门被视为去做炮灰。”

从1995 年至2004年,世界经济危机一波接着一波。但是,江平的投资业绩一直在三、四成到一倍以上,成为李曼公司贡献最大的交易员。按照华尔街的规矩,基金经理 的分成一般是业绩的10%到15%,但是江平的分成不到这个比率的三分之一。“我主要是不会替自己讲价钱。”他在李曼潜心钻研,悟出许多东西。他说:“武 术高手还要十年磨一剑呢!”

但是,赛克公司则不同。科亨一见面就送大礼。江平说,“我从来没有一下子拿那么多现金,而且没有任何压力”。他过去多年每年赢利过亿,也没有获得那么多奖金。科亨让他有一种知音的感觉。

他向李曼公司提出辞呈。他说,华尔街的人跳槽很常见,像他这样业绩很好、收入很低且一待10年的人很少。李曼公司极力挽留,“提供近千万美元的留聘奖励,包括现金、提高的分红和贷款等”。但是,江平不为所动。

2005 年3月,他正式去赛克公司,投资七国集团的外汇、指数、拉美外汇、债券和欧洲信贷,但一开始并不顺利,“亏了七、八百万美元”。他感到一定的压力。不久, 赛克主席科亨请他到家里吃饭,同时被邀请的还有前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看到他情绪不好,科亨对他说:“不要担心,我并不了解你做什么,但是我了解你这个 人,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回来。”结果,他当年就成为赛克最出色的基金经理之一。

2006年,他把业务扩展到中国和亚洲股票以及 全球石油和能源股票。但当年新兴国家的国债和股票遭到重创。是退是进,当时议论纷纷,科亨和寇恩力排众议,全力支持继续扩大,结果当年他的收益达到近一 倍。科亨曾对江平说过:“希望你超过我,对你我都是幸事。”结果,江平在赛克第一年就实现科亨对他的期望,成为全球获利最多的基金经理之一。

3 过人功力 来自训练

江平说,他在金融衍生品上的功力来自过去的严格训练。在斯坦福大学读金融学博士期间,他太太生小孩,为了补贴家用,他在学校找到一份工作,辅导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学生。“这份工作,既辅导了学生,也锻练了自己。”

他说,指导这些硕士生并不轻松,要经常批改考卷。学生在做金融衍生品题目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他们自己从市场中找实例来应用衍生品理论,答案是五花八门。”

做 为教师,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批改完所有的试卷,感到压力很大。“它逼着我去研究金融衍生品,以便快速批改学生的试卷。”这样,他做过大量演算和识别图 形,他能够对着满页纸的运算,一眼看出结果是对是错。 最后,我练到只看图形,就能估计出价格多少,结果和实际价格相差无几。

“理论在我身上已经成为一种生物直觉。”他认为,这种生物直觉对他后来的投资生涯发生重要的影响。
4 墨西哥币 成突破口

江 平说,1994年12月,墨西哥比索贬值,李曼公司损失惨重,信用被降级,一度谣传要破产。拉美外汇交易部的人几乎全被解雇。江平因为执意要做一线交易 员,便被指定去做墨西哥比索。“我没有资本投入,没有客户,没有与墨西哥政府或企业联系,甚至连固定的座位也没有。”

江平决定 从衍生品着手。芝加哥的比索期货与银行间比索现汇相关,同时也与墨西哥利率相关。华尔街许多银行雇用数学博士设计模型供交易员从中套利,他却凭着对衍生品 的熟悉,不用模型,仅用两个电话,在两个市场间来回交易。同时,他对银行间比索期权市场进行研究,发现长期比索期权价格,严重低估墨西哥利率的不确定性。 他以此为契机,做多比索长期期权、做空比索短期期权,在短短一年内将李曼公司拉美外汇衍生品带入市场前五名。

1997年的亚洲 危机和1998年的俄罗斯危机期间,他的竞争者大部分未能生存。李曼公司内部困难重重,市场又谣传李曼要破产。但是,江平主管的拉美外汇部门却一度占到市 场份额的一半。“有时我不上班,拉美外汇衍生品交易几乎停盘。”因此,江平被提升为高级副总裁。

2001年,他经过对墨西哥利 率市场的数年研究,发现墨西哥仍然存在机会。于是,他开始从事墨西哥利率曲线及利率基差的交易。“我的对手是华尔街的大银行。”但是,随着仓位的增加,许 多金融机构连手,试图将李曼公司击溃。“我用小量资金进行试探,但每次都被他们打败,遭受损失。”

后来,他采取边打边退的手法,小批量上去,但是不护盘,双方来回拉锯。为了保持实力,他分散资金,争取在夹在其它市场上赚钱,以支持墨西哥的市场亏损。“如果总的投资不能赚钱,我就不能生存。”

2002年开始,他买进的数量开始增加,对手感觉到压力。当年下半年,他开始反击,接下来一年中每月从墨西哥赢利近千万美元。2003年底,他以少量资金将一家大银行困于泥潭。

5 价值投资 致胜之道

江平说,衡量价值是他投资的最重要标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投资者追捧热门股票,而所选价值股票继续低迷。这时,一定要有耐心,要坚信世界上邪不胜正,谎言只能得逞于一时。“价格总会回归于价值。”

他在做长期投资时,不仅要做价值分析,而且要用逆向思维。“物极必反,回归平均是几乎所有市场长期投资的特征。”做长线投资时,一定要避免受时尚潮流影响。在投资过程中,耐心非常重要。

市场就像战场,大部分时间是拉锯,斩将夺旗的时机并不经常出现。因此主力资金必须匍匐前进,先求自保,在对峙中蓄积力量。他说,在他12年的交易生涯中,遇到的重大机会不到20个,而抓住的则不到10个。“一旦机会出现,必须全力以赴。”

一 般的投资者很难对市场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如果跟风华尔街,大都会招致失败。因此,不管是职业或是业余的投资者,都必须有个健康的心态,不能希图一夜暴 富。一个基金经理在市场上如果总是想着自己的奖金,投资一定做不好。“这就像一个在战壕里的士兵,心中老是想着回去升官领赏,结果一定是阵亡。”

蒋明说,他和江平认识许多年,“过去我们是邻居”。他认为,江平的独特之处是他具有独立思维和逆向思维。“他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太一样。”例如,在网络泡沫时,大家都去买,江平却很担心。“我认识很多人在这方面亏钱,他却没有。”

蒋明认为,江平的另一个特点是,“他能够在大的市场变化中抓住机会,能够在市场的改变中赚钱。”基金经理很多,但是其它人都是只做自己熟悉的一块,但是江平投资范围较广。2005年,中国股市升起前期,江平在赛克大举投资中国股市,从中赚了很多钱。

6 投资误区 值得注意

华尔街被全世界投资者视为圣地,但是,江平却提醒投资者对华尔街要保持警惕。“他们推荐的买进卖出有时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而定。”“他们对看好的投资公开宣称‘不值得投资’。例如,华尔街压低中国银行业的价值,却趁此机会悄悄地大量进仓,最后获取暴利。”

不久前,全美华人金融协会举行年会,邀请江平发表专题演讲。江平在演讲中,提到几个潜在的投资误区,其中之一就是“高质量债券”。华尔街经过包装,将一些垃圾债券评为“AAA级债券”,诱使人们购买。结果,中港台不少投资者因缺乏经验而上当受骗。他估计华人损失金额可能超过百亿元,“令人痛心”。

他认为,华尔街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改变态度。例如,它过去看淡中国石油行业。但是,在股神巴菲特将几十亿美元的中国石油股票出手给华尔街的经纪人后,有些人一反常态,强力推荐中国能源业,就是想以更高的价格出手给投资者。

投资外币需要谨慎。在2001年和2002年间,美元处在由强转弱的关键时刻。“我因为做空美元、做多欧元,直接促成这一转变。”但是,他现在并不看好七国集团的货币,如欧元和日元等,因为它们的价值已经高估。

他 指出,不少新兴国家的股票也是陷阱。过去,新兴市场的交易员在华尔街属于“二等公民”,现在却炙手可热。同时,新兴国家股票也大受华尔街吹捧。例如,维雷 洛能源(Valero Energy)是美国最大的炼油公司,每天炼油近三百万桶,市值只有350亿美元,市盈率为8。而印度炼油公司“信任”每天处理65万桶原油,市值却超过 1千亿美元,市盈率超过34。华尔街现在强烈推荐买进印度股票,其意不言自明。

五年前,新兴国家市值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投资价值很高,但华尔街却告诉人们不要买新兴国家的股票。因此,他认为,投资者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要跟着华尔街起舞,只有这样,才不会上当受骗。

7 事业之舟 即将启航

江平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十多年,对投资行业了如指掌。他说,目前法律对共同基金限制太死,许多项目不能投资。而对冲基金又太追求短期行为,且收费太高。“他们赚了钱分红,亏了钱就由投资者承担。”因此,他想改变这一现状。

其 设想是创立一个新型基金,“这种基金将把投资者放在第一位”。他说,该基金不受传统共同基金的限制,可以发挥他的团队全球宏观分析研究方面的优势。“我们 将在最具投资价值的国家,挑选具有长期高回报的股票、债券、货币及期货,既做多,也做空,适度利用杠杆作用,也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对冲。”但是,该基金的 杠杆作用将远远低于一般的对冲基金。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会像大多数对冲基金那样追求最大短期回报”。他说,少数对冲基金为了提高自己的分成,甚至不惜在年终时操纵市场,虚报业绩。他的新型基金将把业绩存放在一旁,“等到几年后才兑现”。如果投资失败,这些存在一旁的业绩将按比率返还给投资者。

他说,目前世界上尚未存在这样的基金,因为这对基金经理没有好处。他说,世界上有能力而又甘于开创这一类基金的人不多,他愿成为一个先行者。他期望与科亨合作,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投资者,共同创立这一新型基金,“实现我的最大梦想”。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