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

CPA考试经历及心得

版主可以告诉我们 你的CPA考试经历么

高手这个这个太太高抬我了吧?(*^__^*) 嘻嘻……引用汤唯的话她说她并非明星只是大众对她关注的多些而已,所以我也并非是高手只是力争做我选择的各位老师的好学生听老师的话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而 且自我评价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能做住板凳的人也并非有希望一次通过5门所以2006年在征求了众位学友意见之后还是决定采取2年或者3年保底打法吧。

我 吧高中大学都挺贪玩的,2005年其实我就报名了不过没学后来就放弃了。2006年我哥哥和弟弟一个绿卡成功一个申请留学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或者压力 吧痛下决心决定参加CPA考试而且要通过考试。2006年报了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会计因为2007年重新颁布,2006年都是旧知识所以就放弃了,所以 考这2个比较简单的2006年学的还是比较轻松,不过也学的糊糊涂涂的,但是也要特别感谢田明老师和郭守杰老师了,最初报了闰老师的课,我基础差本科又并 非会计专业所以闰老师她那种应试教育的方法的基础班我不适应感觉就是学不明白,后来在学友的推荐下了跟田老师学财务管理,田老师非常的适合我这种没什么基 础的人因为他的精讲班不仅仅是讲教材分析教材而且还讲授学习以及分析财务问题的方法,教你如何去灵活运用公式。可以说第一年跟田老师学了财务管理对于 2007年我学会计以及今年学审计的帮助的利益很大因为会计金融资产以及第10章或者说其他章节用财务管理的角度 那种分析性思维方法考虑问题非常易懂。而经济法因为我大学学了点法律而且郭老师讲的也真就不错认真听讲再把轻松过关1做了几遍就及格了。不过后期学的有点 骄傲了又第1年考加上做练习题也基本上会做后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考试考的也不是很理想以为不能及格了不过老天爷照顾我都70多分及格了。

2007 年考的会计 税法,也是自我评价的原因吧没胆量加上审计一起考而且因为CICPA的原因5月份报名再加上开班晚网校又打压张志风老师所以我学的也是很匆忙,每天上午给 会计下午给税法,而且又都是社会人所以晚上的时间并不一定能保证给学习,刚开始一直以为自己学的不错,又骄傲了,但是后期在众多学员的强烈的压力下张志风 老师的习题班8月份才姗姗来迟,他的习题班出来又傻眼了,投资的购买法以及一些难点问题基础班的学习根本就没彻底理解透虽然轻松过关1的练习题做了很多次 但就是因为做了很多次是把答案背下来而已并不是彻底理解了,所以发觉原来自己参加会计考试并不是10足把握及格,这样8月份下旬又跟着习题班重新学会计这 样就到了9月份,9月份大家网的模拟题也多,财考网就12套题再加上张志风老师的模拟题6套以及实验班的模拟题也是手忙脚乱的,结果税法基本上没做题只是 把教材熟悉熟悉就这样参加考试了,税法题做少的后果就是没答完卷,而且小税种又没重点学所以哪几个小税种的题我都没做完,而会计因为题做的多下的工夫大所 以答完卷还有10多分钟时间,不过英语都忘光了也没办法哪个时间只是把自己的考试答案抄了下来对答案用了。

所以我觉得要想通过考试必须学的扎实,选对老师,多看书,多做题,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与他人沟通交流,这样通过他人的疑问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因为我现在忙着考CTA 5门,所以时间也不允许做一些整理,抱歉啊,但是我把我认为是重点的资料写出来吧。

会计 :

张志风 习题班 讲义的题必须彻底弄明白,很有难度。

郑庆华大题精讲必须做,很有跨度。

税法:

中华会计网校的实验班测试题以及模拟题必须做。

财务管理

刘正兵 以及田明 闰老师的习题时间允许都做下。

经济法:

郭守杰的习题班必须做。

审计因为我今年才考就不说了。

不过都说范老师的题好。

练习册1到2本足够,太多也做不过来,而且浪费金钱。2007年练习册我每门都买了4本以上但是大部分练习册垃圾,根本不值得一做,题目难度够不上太简单。

轻 松过关1 的会计 经济法 财务管理 必须买。至于会计 经济法 我感觉一本轻松过关1 足够了,反复做,做3遍以上。如果感觉太单薄,会计就买郑庆华编写的 以及财务管理 用田老师 的编写的,我印象这2本都是是新华网出的。而且2007年张筱兵课件中重点推荐的练习册就是张志风以及郑庆华编写的这2本。

今年轻松过关1 审计由刘圣妮主编值得关注。名师课堂 审计 范永亮编著也值得关注,2007年都对名师课堂 审计评价很高,所以这2本练习册我都要买了,因为今年我就听这2位老师的课,而且范老师的大题我也做了一些,也的确不错。

税法 因为去年我买了 轻松过关2 名师课堂 梦想成真 精读精讲 应试精华 ,这5本练习册,而轻松过关2 的优点是讲义编的特别好,每个重要知识点都有例子分析。

精读精讲 的优点是一些重难点内容高于教材分析的非常清晰,让你知道所以然,为什么那样做。

而梦想成真 难度不够,与考试不达边,也放弃了没做。

但是只有应试精华练习册的练习题最好,题多知识点全综合性强,2007年的税法考试的个税这本练习册就有原题。http://www.yingshijh.com/ 这个地址 你可以看一下。所以,我重点做的练习册是 应试精华以及轻松过关2的真题分析。

2年4个月,我就这样通过了注会和注评

看过网上很多人的抱怨,很多的人的灰心。我也来说说我的考证经验吧。源自中华会

计网校


  以前未考证的时候,我连会计的借贷是咋回事都不清楚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陪

一个朋友去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报名的时候,随口问了一句,会计的等级是咋回事啊

,那是第一次听说注册会计师,我就说,那我可以有资格报名不?当时我记得那是一种

质疑的眼光。也许对于老会计人员来说,这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可是对于我来说,

却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注会有多难考。不过我当时听说考了注会后

会待遇很好,当时的我别无选择,因为那时候的我已经被医院宣判了,因为身体原因,

我被剥夺了做母亲的权利,我唯一还有希望的是看是否可以做试管婴儿,但是那是需要

一笔金额比较大的费用,而且因为这个原因,我不知道我的老公什么时候会离我而去,

我唯有靠自己我才能够站起来了。


  我记得那是2004年4月21日,我报考了注会的会计和税法,4月21日-5月8日我买了初

级会计入门来看。5月8日我领到了注会的辅导教材。我辞掉了工作,全职在家备考,我

报了辅导,用了四个月时间,取得了会计62分,税法62分的成绩。当然,别人也许会说

,你是不是很聪明啊,是不是记忆力很好啊,其实不,我是头一个糊涂王。曾经有一个

朋友戏说,“兰,我就不明白凭你这个记性咋能通过注会呢?”。我的经验就是,有一

个动力让自己坚持不懈,有一个计划让自己按步就班,我有一张计划表,每天就是按计

划表去学习,如果提前学完,我会好好休息一下,如果没有学完,我会再晚再晚也会完

成,如果万一完成不了,明天,后天我一定会把他补回来。我也不是学习的疯子,觉得

学习中有无穷的乐趣,我很依赖网校,如果那天不能听课,那天的学习是绝对完成不了

,但每一次听课,都会成为我的催眠曲,每次都是听到不足20来分钟,我都会催眠过去

,睡过半个小时后,精神状态特好,想睡都睡不了。学习效率都挺高的,也有过想过放

弃,但是我只能算是背水一战,就这样,在四个月里,我把会计和税法的听与看都用了

三遍,做了二遍练习。每天平均的时间应该有十个小时吧,所以我过了,但我真的觉得

来之不易。九月后因为尝到了甜头,觉得注会并没有大家所说的那么恐怖,更有了信心

了,就想着2005年再把其他三门突破。达到自己的目标。考完后,我就开始备考2005年

的审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就在十一月份的时候,家庭开始出现变故,由于自己太用

功,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学习上,老公也来了个红杏出墙。他有了外遇,那一次大吵一顿

,我离开家,找到了一份工作,(我有报关证),但是我放弃不了考注会的念头,我回

到家,想搬走的注会书的时候,那沉甸甸的书,足足有几十斤呢。再加上老公的信誓旦

旦的保证,我又留下来,但是没隔多长时间,再一次传出老公与以前的初恋情人感情死

灰复燃,甚至到了经常夜不归家的地步,我质问他,作为老婆,作为媳妇,我都尽量做

得最好,为什么会这样?他跟我说,就是因为我后来不能常常陪他散散步,打打麻将,

晚上吃吃宵夜,所以就有了别人乘虚而入的机会。我尽可能去对这段婚姻做了挽留,可

是无济于事,走火入魔的老公,觉得家花哪有野花香哦,那时候的人整个处于崩溃地步

,有想过放弃一切的念头,甚至包括生命,更不用考注会了,那时的脑袋就是一遍空白

,看不进去一个字。根本就学习不下去。就这样,一直拖到五月份,变本加厉的他让我

心灰意冷。最终我选择了离开,选择了起诉离婚。我记得我离开家的时候是05年的5月,

我的离婚是6月份开庭。这段时间一直沉浸在那种情绪中,无以自拔。当然,那次离婚是

调解不成,判决不离。(他的初恋也已经有家庭,和他结婚是不可能的,他感情可以越

轨,但是离婚对他来说,却是不愿意的。)可是对于我来说,即然已经知道,就不可能

装作不知道,还有已经知道没有小孩,他即然现在可以背叛,更难免能保证将来不呢。

勉强维系本不牢固的婚姻有什么用呢。法庭宣判后,我还是没有搬回去,也再也没有见

过他一面,不过我的心已经开始可以静下来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外面租了一间房,还有

三个月的时间,我只能全力一搏。我已再无退路。这一次,上天依旧垂怜我,我审计63

分,财务管理68分,经济法77分。对于我来说,因为从没有接触过审计,审计对于我来

说,感觉很悬很虚,而且对于简答题的方面,我前面也说过记忆力是我的短项。所以学

起来有些吃力。考完后也就是审计最没有把握。当然还是勉强过关了。


  补充一下,很多人都知道,一旦参加了这种考证之路后,就很难以停下来,还没考

完这个证又想考那个证,就在05年还有注会三门没考完的时候,有朋友建议,再考个注

评也不错哇,后来一看资料,对哦,注评五门,有两门跟注会完全相似。相信肯定不会

花太多的精力。就在同一年,我又报考了注评的财务会计与经济法,当时,由于注会是

04年刚过,05年还在学习注会的经济法,所以注评的财务会计和经济法我总共只用了一

个星期的时间,很轻松的就拿到了两个合格,当时不知道如何查分数,但是相信应该七

八十分应该不在话下,考完注会以后,在等待成绩的时候,我找不到事务所实习,就在

一个朋友的房地产估价所上班了。那段时间朋友就劝我考注税,说注税是注会,注评,

注税中最容易考的证,而且大多都和注会有些重复,花的精力不会太多,到十二月份的

时候,我因为忙,就托朋友替我报了名。当时我想一次把注税全攻了。到了二月份刚过

年的时候,我就把工作辞了,(当时,我已经第二次起诉离婚,法院判决离了)全力以

赴备考注税一直到六月份,我把所有的教材,听课,练习全温习了三遍,记得到了06年

的6月19日的时候,我就领注税准考证,负责人告诉我,我因为是报名的时候没把原件拿

过去,人事局打电话通知我的时候,因为我朋友把电话填错了,通知不了我,就搁在那

儿了,没有报到省里去。我记得我的眼泪马上刷刷的流下来。那种委屈,那种难受劲儿

。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相信每一个用过功考过证的人都能体味出来。


  我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心无旁骛地想一次过关。却是这种结果。我花了十来天

的时间才把这种情绪调整好。我还有注评呢,我怎么可以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无可挽

救的事情上呢。但是对于我来说,只有两个月多一点时间,我要如何才能把时间安排过

来。(我坚信考试没有任何捷径,考不过也不可能是题太偏的原因,别人能过,你就不

能过吗?只有你真的学了,认真的,努力的学了,离通过就不会是太远。我的每一课考

试,我订的计划都是听课三遍,看书三遍,练习二遍,我只有拚命的把时间挤出来),

我订了一个计划表,当然我也是全职的,我记得好像是三门第一遍是40天,第二遍是30

天,第三遍是25天,留几天练模拟试卷。每天的时间保证在十个小时以上。那时候,我

觉得机电最难,建筑第二,资产评估因为有了在房地产估价的经验及考注会的财务管理

的知道认为并不难。第一次看机电的时候,看完,听完第一遍,合上书,什么都好像弄

不明白,什么都想不起来,就好像从来都没看过一样,对于不是学这些专业的人来说,

学习起来真的很困难,如果不是因为已经财务会计与经济法,想着反正已经有个注会证

,有可能已经放弃了。后来,学完第二遍,第三遍,心中就有谱,拿起机电书来,都能

说过丁丁卯卯的,什么传达路线,什么计算疲劳寿命,心里一点都不发怵了。上个星期

我查到我的成绩了。资产评估72分,建筑76分,机电82分。所以我佩服的人不仅仅是辅

导的老师,也佩服那些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而能过的人。


  我在两年零四个月的时候,我从一个毫无基础的人拿到了注会,注评证,摇身一变

,成了大家口中所谓的双师,如果不出那意外的话,我也可能是三师了。今天我把我经

历不带一点水分说出来,不是想得到别人对我感情方面的同情,对我毅力方面的佩服,

因为我看过很多篇文章,论坛上的贴子。很多人总是把考三证,视如畏途,要不就是没

看过的时候,觉得出题的老师不好,太刁太偏,要不就是辅导的老师不行,没有达到辅

导预期的目标。而我只想说的是: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真正的努力过,真正的奋斗

的,你就绝对行的。

很多学弟学妹不知道如何选择计算器.我简单提供个参考.

[replyview]

CPA 考试 财 税 会 的计算量是非常大的,必须要有个上手的 熟练的计算器, 30多块钱有M+ M- 那种出纳用的10位大号计算器考试足够了!必须是这种大号的,输入数字的时候摁着得劲! 小键盘跟个针鼻似的输入容易错误!而且买的时候对于键盘必须挑一个平衡性好的,别碰一下边角数就出来那种.但是必须从一而终 这个计算器平常练习用一直用到考试!!

财务管理不需要计算折现系数,考试也都给,如果计算标准差 离差之类的考试一般不可能考,如果心理不托底,对于财务管理就带两个计算器一个多功能的(因为键盘小输入不得劲,着急的情况下容易输入错误),一个普通大 号计算器 ,但是计算会计 税法 以及财务管理的普通加加减减 用普通计算器足够了,但是要学会 M+ M-功能,特别是涉及那种长式子好几个数一起输入的的计算题(这3门都会涉及到),因为你必须是右手拿笔左手4个手指头要同时学会同时摁数盯着屏幕看差 错,1.5秒内把这个长式子正确的通过M+ M-输入再通过MRC计算出来就OK了,用M+ M-的好处就是有输入错误的数字不因此而将前边的几个数字清掉重新输入~

BTW: 计算器的确很重要,今年会计的考试,我提前15分钟+答完考试卷与计算器的熟练程度密不可分!! 一定要熟练掌握计算器的运用。

没语序,对付看吧,大概就哪个意思[/replyview]

2005 年开始考cpa,当时还是大三的学生,时间比较充实,而且没受过打击,雄心壮志地报了四科(除了经济法),从四月中开始看书,因为第一次接触cpa教材, 先每科都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看书和做练习(东奥的轻松过关),按财管-税法-会计-审计的顺序看下来,大概七月初完成了第一遍的看书。第一遍看书主要是将书 里的重点字句划出来,再做练习题中的往年考题和相关习题等。当时的感觉是财管比较有信心,税法和会计也还好,就是审计完全找不到方向,好像完全学不到东西 一样。然后我就回家过暑假了,谁知家里太舒服反而完全看不下书,蹉跎了一个月以后,8月初才回到学校开始第二遍的学习,当时只剩下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从 5月初看完财管到8月,已经有3个月没有接触过这一科,发现我完全忘记了财管的内容,所以当年财管的失败不是没有原因的(才41分,呜呜)。那个夏天,忍 受着炎热的天气,忍受着暑假唯一开放的恶劣的饭堂,每天早上八点出门看书,晚上十点多才回宿舍洗澡睡觉。第二遍的学习我主要是看着第一次看书是划出的书中 重点开始做笔记(每科满满两大本啊,手写的),再将第一次做错的题目看多一次,将觉得比较难和较为重要的标示出来,主要是为了方便第三遍的快速梳理,因为 已经没有时间再详细看书了。当时我做了一个每天学习内容的计划表,基本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好像是9月初才看完了第二遍,第三遍主要是看自己做的笔记和标 示出来的练习题,再总结出几页纸的重点,方便临考前看。再将近2年的考题做一遍,算是熟悉一下完整地做一套题。然后说到考试了,由于我报了审计,税法和会 计三科,第一、二天是连续作战,考到会计几乎已经没有精神了,而且当时也没有把握好会计考试的策略(这个我下面会说到),所以当年的会计也只有51分。税 法和审计都是低空飞过,特别是审计,我到现在都觉得自己运气很好,最没有信心和方向就是这一科,答得最少也是这一科,如果当年不过,我觉得可能现在都可能 是不过的。
2006年大学毕业,经历了从学生到工作的转型,这个过程其实很不好受,而且我的动力好像在第一年完全用完了一 样,06年拖拖拉拉地直到七月中旬才开始看书,这一年报了剩下的三科。会计简直就是在吃05年的老本,我只看了一份郑庆华的讲义和05年自己做的2本笔 记,看了一些往年的考题,完全没做过练习,就去考试了,幸好当年碰到新旧准则过渡,很多重点章都没有考,很幸运地就混过了。经济法就很认真地看了三遍,第 一、二遍是看书和郭守杰的讲义,第三遍是看自己总结的笔记,看了往年的考题和做了一些客观题。因为以上2科都还算比较花时间看,最后剩下给财务管理的只有 一个星期了,看了一遍讲义,连练习都几乎没时间做,而且最后考试的时候计算器又坏了,所以财管考了2年都是四十多,我连说自己运气不好都不行,绝对是实力 问题。
07年考一科财管,比起之前算是比较轻松。因为之前的基础打得不好,我先把书看了一遍,顺便看了往年的考题(没有做练习, 因为做不下去,这一点我考试时懊悔得差点想撞墙,),第二遍看中华会计网的讲义和做电子书里的客观题(顺便总结了一份客观题的考点,居然真的给我押到几 题),第三遍主要想练习大题,但是到最后时间所剩无几,草草做了一些,导致考试时对着十分简单的计算题一头雾水,当时就后悔得要命。还好我的客观题答得还 不错,要不然真是给自己的懒惰害死了。财管的大题练习是很重要的,大家千万不要轻视它啊!
其实我觉得CPA考试,一半要靠努力,一半要靠方法,再加上一点点运气,以下所讲的心得只是我考试中小小的体会,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是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关于看书
1.复习必备的3份资料:教材,习题(似乎东奥的比较好),电子书(来自网络上同仁们的无私奉献,我一般看中华会计网的讲义)。
2. 我的经验是第一遍先通读教材,结合习题中的考点精讲和电子书的讲义,把书里的重点字句划出来,方便第二次看时可以节省时间。(个人觉得教材的废话实在太多 了)结合习题中每年考题部分,在书中标示相应的考点(注明考试年份,考题类型),使你能直观地把握真题的方向,比较容易抓住重点复习。(有些科目的某些章 节来来去去只在几个地方出题)
3.第二遍复习主要看书里划出的内容,如果时间允许和自己愿意的话,最好可以自己总结一份笔记,总结有利于你进一步理解书中内容,更有条理地记忆,也方便随身携带,在临考前时间紧迫的时候可以迅速翻看。
4.第三遍主要是看笔记迅速把书里的内容过一遍,遇到仍不熟悉或很重要的知识点再列一张清单,考前再看一遍。
二.关于做题
1.税法的客观题需要大量练习,因为知识点太细太难记忆;主观题也要多做,因为陷阱很多,你只有做题才能在不断犯错中加深记忆。我当时用的是轻松过关1,它的题量比2多很多,也不会太偏。
2. 财管的客观题没法练,因为练习题根本和真题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练习题太简单太直观,真题却是很多知识点的揉合,甚至是书中你完全忽略了的地方。财管的客观 题只能靠看书,仔仔细细的看书,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再仔细研究一下真题的方向。今年终于找到感觉还可以的客观题,是电子书里中华会计网的基础班练习,好像 有一两题和今年的真题一样的。财管的大题就真的要多做练习,不仅要懂知识点,还要知道怎么用,不只是背熟了公式就可以的。我今年就是懒得做题,导致考试时 对着十分简单的计算题一头雾水,简直想撞墙啊。
3.会计的单选越来越偏向计算方面了,多研究下真题就会知道每年出的知识点都差不多。多选主要是考 一些规定,多留意书中一个知识点包括多点内容的部分,其实也不多。大题还是要练一下的,重点做真题,真正把真题搞懂能全部做对就不错了。会计的练习也是要 挑和真题相似感觉的题才做,有些题真的就是印来占地方的。
4.经济法主要靠记忆吧,客观题可以做一下电子书里中华会计网的练习(应该是郭守杰编的 吧),主观题也可以看看,可以自己口述或在纸上把答案简单列出来,要是不记得就快点找书中内容背诵,经济法变得快,每年的大题无非就是新增章节,公司法, 证券法,合同法,都是必考的大题。
5.到了审计,这科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复习和做题,练习没有看到有一点真题的感觉的,完全就是直观的书中内容,考试时哪里会这么简单啊?所以还是要做真题啊,或者自己努力寻找一下有用的题吧。(复习的方法在下面讲)
6. 总之做题对CPA考试是很重要的,但是做题不是盲目地把习题册填完就算,而是要有目的有方向的做,做对你理解掌握知识点和对考试有帮助的题,不要钻太偏太 难的题,也不要忽视基础理论的练习。最重要的是要真题理解透,掌握好,再适当做一些差不多难度和类型的题。CPA考试的题目通常有大量的陷阱,要做题时要 注意总结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在反复练习中将这些问题消除。
三.关于考试
1.必备物品:质量较好写起来舒服的笔,可以提高你答题的速度;涂 改液及胶纸之类千万别带,因为用了是不给分的;标识比较清楚的手表,不是每个考场都会有时钟,做题时要随时根据剩余时间调整策略,手表是很重要的;2个以 上的计算器,千万要买质量好的,这是我遇到过的最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在考财管时遇到计算器坏了,真是欲哭无泪啊。
2.初次考试的人要注意:CPA考试有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要把大题答题纸上的一张条形码贴到答题卡上,千万别忘了,要不然你的大题就没分了。
3. 在填好资料和可以开始动笔之前,会有几分钟的时间,很多人都会趁这个时候开始答客观题,但我觉得这段时间最好先把整张试卷浏览一遍,特别是大题部分,看看 几个大题到底考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你掌握得如何,那些大题的步骤繁不繁琐,计算麻不麻烦,你对哪些题较为有把握得分,先理出一个答题的大致顺序来, 先易后难,把能拿的分先拿到手,不要为了钻没把握的难题而最后不得不放弃自己可以得分的地方。而且先对试卷有个大概的了解,也能使你心中有底,做起题来也 少了几分慌张。而在浏览的过程中,你可以把题目会用到的比较繁琐的公式先用铅笔写在试卷上,或者将某些答题的法条先简要地写下几个字眼,因为答完客观题之 后,你的精神已耗费了不少,到时头脑也没有这个时候清醒了,有些本来就记得不太牢固的东西可能会遗忘或者不太肯定,先把它写下来比较保险啊。
4. 说到考试的策略,我觉得最重要的两个字是:放弃。CPA的考卷一般是答不完的,要通过考试不是要你做完更多的题,而是要你做对更多的题,速度是一定要有 的,但是要来自平时多做练习的日积月累,而不是在考场上心急如焚地一味求快,太急躁的心情只会让你失去清晰的思路和细心的计算,而面对超多陷阱计算又繁杂 的考题,你所犯的错误只会比平时更多。上面说到做题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把你有把握做对和比较容易做对的先做好,先拿了一些分在手,才可以用较为沉稳的 心情去应对其他难题。另外,有几类题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我觉得是应该先放弃的:
(1)具有总结性意义的计算:比如税法的所得税大题中的最后一步关 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虽然只是数据的加总,但由于它是以上十几步的总结,在你根本无法保证自己每一步都能算对的情况下,做这一题得分的几率是很低的,不 如放弃;还有就是审计或会计在调帐之后编制报表的题目,也是跟之前的调整息息相关,计算又繁琐,所占得分也不多,在时间不多的情况下,不如不做。
(2) 计算复杂易错费时又占分数极少的题目:比如财管那个相关系数的公式,本身公式的记忆就十分困难,计算起来不仅要对一堆数据列表之后平方再加总再开方,一不 小心就会出错,而就算慢慢做好运做对了,所得也不过是区区2分。还有某年的计算题的最后一步,要算一个公司的现值,需要将几年的现金流量先算出来,再乘以 不同的年金系数,这个计算过程单是按计算器都很容易出错,得出的数据又有很长的小数点,还要小心不要抄错,总之你十分谨慎认真地做完这一切之后,得分大概 不会超过3分,但浪费的时间和精神可真的不少,完全不成比例的。
(3)题目中一环扣一环,一步错以下就全部完蛋的题:最典型的例子是会计中的长期 投资题目,特别是那种综合题,从初始投资成本确认,到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其中又有收益和股利确认,再到减少投资,从权益法转成本法,之后再摊销等等,这一 大轮下来,就算你思路再清晰,对每一步的分录记得再清楚,也难免会出些小错,而你的一步的小错,会导致你后面完全正确的分录的金额错误。当然,我不是说要 放弃这种综合题,而是当有另一道综合题是对每一个审计调整事项做相应分录,而各步之间均无关联的话,那你一定要先选择做这种啊。我第一年考会计的时候,就 是自认为对长期投资和合并报表熟悉无比,先做了那道大题,耗费了很多精神不说,可能真正拿到的分也不多,最要命的是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清醒去做另一道关 于审计调整的题目,天知道那道题才是比较好拿分的啊,唉……


☆★ 不会下载或不能下载请看这里 ★☆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shine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贴子:7610 金钱:74520 金币:53 积分:272 魅力:357 精华:52 注册:2006-11-25 21:05:00
发贴心情 Post By:2008-4-27 22:16:00

四、关于各科要点
1.经济法
(1) 经济法是有重点可以抓的,每年的新增章节,加上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都是必考的大题,有人说把这几章搞好了就可以去考试了。但是我觉得在有时间的情况 下,把其他章的要点熟悉好了拿多点客观题的分对及格也比较有保证。其实有些小章节每年考的题都差不多,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会计法》那一章,连续几年的 最后一道单选都是考对会计造假的法律责任,这里书里只有2个点,每年轮着考。这些分都很好拿,为什么要随意放弃呢?
(2)经济法复习的方法主要是 记忆,书至少要看三次以上,第一遍是弄懂,第二遍是熟悉,第三遍是巩固,当然重要的知识点还要总结出来再多加锤炼。建议对着郭守杰的讲义一起看书,里面有 重要知识点的历年考题罗列总结规律,有对相似知识点归纳对比帮助记忆,先不要说他押题的准确与否,这都是一份能帮你找到复习方向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好东西, 特别对初次考试的人更有帮助。
(3)其实对文科不是很差的人来说,经济法应该是比较好过的一科,因为它是唯一没有计算题的科目,不会有明明会做却因计算错误而失分的问题出现,所以只要你肯下苦功去背书,有条理有重点地去记忆,这一科应该难不倒你的。
2.税法
(1)税法的大题重点也比较明显:
增值税(进项扣除的几种规定:包装物,运费等;销项特殊税率企业;出口退税)
企业所得税(以前内外资各占一道大题:都是考比较常见的扣除项目,不会考生僻的),个人所得税(N多种收入计算所得税:纳营业税的收入要记得扣除营业税),
某些小税种穿插(如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结合;比如某年发神经考了印花税的一堆税率,征管法处罚与所得税计算结合)。
这 些类型的题目在平时的练习中都会遇到的,其实税法的大题不会有什么偏题怪题,也不会像财管的计算数据那么繁杂,但是却有着你想像不到的陷阱(一般是书里的 特殊规定,考试时千万要仔细看好题目的每一句话),所以一定要注意大题的练习,把在做题中踩过的陷阱作适当标识或总结来提醒自己,从而减少你考试时犯错的 机会。
(2)税法的知识点很多很繁,其中又包含了大量数据,记忆起来十分有难度,所以很多人都会放弃其中大部分的小税种,而专攻那几个会出大题的 章节。其实,税法的小税种才是好拿分的地方,它比起那些繁杂无比的大税种不知好记忆多少倍,只要你稍微有一点耐心,理清一下每一章的几个记忆要点(适用, 计税方法,税收优惠,征收期与征收地,处罚等),很多客观题的分就手到擒来了,对于一个有50分客观题的科目,这部分才是你拿分及格的关键。而大税种虽然 繁杂难记,但是出大题的地方绝对是那些比较固定的重点,某些生僻难记的地方如果实在头痛放弃也无妨。同时,要重点关注书中近两年新增的零散规定,这些一般 考不了大题,却是客观题必出的地方。
(3)税法的题量很多,做不完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为了赶速度而导致频频算错或踩到陷阱的丢分,宁愿放慢一点点速度来保证会做的题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客观题的拿分,如果五十分的客观题你能拿到大部分,那你离及格也不远了。
3.会计
(1) 会计的复习方法,我觉得主要是理解,你不能死记硬背各种会计分录,而是要深入地去理解它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只要你明白了其中内涵,根本就不用去记忆,考试 时自可根据题目的要求列出相应分录。特别要记住会计的谨慎原则,对无法保证的收入谨慎下不能确认,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谨慎下要及时确认。(当然,我说的只是 针对我考试时应用的旧准则,如果在新准则已发生巨大变化,那可以直接忽视)
(2)会计的单选大部分都是计算题,主要包括书中无法考察计算题的零星 考点;多选题主要考察书中关于某些概念的具体规定(非具体会计处理上的)。其实这些点并不多,只要你细心研究历年考题就可以找到目标所在。会计大题的综合 性都比较高,所以一定要做到对书中各个章节的要点都烂熟于心,在考试时才能融会贯通而不会因题目的繁琐而一头雾水。
(3)总之,一定要细致地看 书,通过理解去记忆各项会计处理及规定。要重视真题的练习,好好总结把握书中要点所在,对重点多加练习掌握。会计的题目中也经常有陷阱出现,要仔细读好题 目(比如某年的一道单选其实答案是0,但是如忽略了关键字眼就会浪费时间进行十分繁琐的计算结果仍是不得分),注意题目中条件的设定,摊销的起始日期(小 心年中入账起摊的事项)。考试时要注意策略,对总结性或环环相扣的题目暂时放弃,拿好比较容易拿的分。
4.财管
(1)我的经验教训:财管 是很考数学天分的科目,在复习时不能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充分理解其中原理所在,并要通过充分的计算练习训练对公式的运用能力。要不然就算你把公式背得滚 瓜烂熟,考试时对着与书中例题完全不同感觉的题目,你一样不懂怎么运用。我觉得考财管就像在考数学一样,临场的发挥及灵光一闪是很重要的,这些都必须建立 在对书中各种公式理论的熟练掌握上的,在复习及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练好基本功。
(2)财管必考的大题应该是投资的分析(对现金流量的比较),成 本四章会有一至两题(通常轮流出,不会与去年重复);期权去年考得比较简单,今年应该还会有;企业价值的三种方法也是每年轮流考(可恨我去年明明猜到这一 点,还不好好练第三种方法的题);存货与应收的分析应该会有一题,也是每年轮流考;第一、二、三、四、九章现在主要在大题的某一步中考或在客观题考;筹资 与股利分配一般不会有大题,去年新增了融资租赁,我准备了好久,居然只考了多选,今年还是要关注。
(3)我觉得对于文科的人来说,财管的大题要拿 高分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不能忽视客观题的重要性。财管的客观题很多都是书中原文或某几个理论的综合运用(但绝对不会像练习题一样照抄书,如果你碰到这样的 习题,那不做也罢),在复习时要多关注书中无法考察大题的重点部位,认真总结。我去年复习的时候做了中华会计网的基础班题目,觉得还不错,在复习时多研究 下真题再找差不多感觉的题目练习,应该会有收获的。
5.审计
(1)审计放在最后说,是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说,在我看来,审计是一本很废的 书,很难有耐心看下去,也很难学到很多对考试有用的东西;审计的练习题也是一本很废的题,几乎都是照搬书,它里面的题目跟九十年代的真题是差不多风格的, 但与现在的题目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但是审计的真题却是一些很实际很有水平的题,就算我们认真地看了书,做了题,见了真题还是一头雾水,一塌糊涂。
(2) 不过审计的复习思路,还是有迹可循的。第一部分是某些基本概念:主要用于考客观题;第二部分是内控的许多规定,在各大循环里可以学到,这部分主要用于大题 时判断企业的内控合不合理,再回答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这部分需要大量的背书工作);第三部分是审计调整,即是对不当会计处理的调整,这些审计书里是没有 很具体讲到的,要看会计书才行,所以审计和会计在同一年考是很必要的。其中两种报告(验资和审计),一般会出大题;应收账款询证及存货盘点程序也是大题很 喜欢出的地方。(当然,我说的只是针对我考试时应用的旧准则,如果在新准则已发生巨大变化,那可以直接忽视)
(3)在五科之中,审计的试卷之长, 是足以与会计比拟的,而且审计的大题,不只是考调整分录及计算,还有大量的文字表述工作,更大大地增加了答题的时间。审计要拿分,我觉得注重策略,先做好 做对你会的大题,实在不会的地方千万不要浪费时间空想烦恼。审计的客观题现在分值已经不太高,一般是对书中基本概念的考察(但绝对不会是照搬书),只要你 下苦工去背书记忆,要拿分应该不会很难。与其为相当繁复的主观题伤脑筋无从下手复习,还不如扎扎实实地看书,把可以拿的客观题拿下来。想当年我答了不到八 十分的题,还能幸运混过,应该就是客观题救了我不少啊。
五、关于听课和老师
(1)前两年的考试,我一般都是自己看书,因为书里的东西在大 学里都学过,自己慢慢理解就懂了,所以并没有参加过网校的学习或听课。07年的财管新增了期权部分,由于数学功底不好,看得我头都晕了还是一头雾水,求救 于同事后她推荐我去听中华会计网闰华红老师的课,确实很不错,闰老师讲得很有条理很细致,而且是打基础的讲法(理论详细分析及相应习题印证),听了一次之 后真的有拨云见日的感觉,很清晰很舒服。我敢说的是如果去年的期是权考很繁复的大题,我应该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如果我不发神经计算错的话)
(2)所以我觉得,如果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教材你曾经学过或者可以自己理解清楚,那你可以自己学习,不参加网校也可以。但如果不是财经专业的学生,或对CPA教材完全陌生或难以自行理解,那参加网校就很有必要了。
(3) 我没怎么参加过网校,不过财管和经济法考试看的都是电子书里中华会计网的讲义,觉得还是比较有条理对复习比较有帮助的。经济法的老师当然首推郭守杰,财管 的闰华红也讲得挺不错的,其他科目就不清楚了。不过我觉得,再好的老师对你都只是起辅助作用,大部分还是靠自己的用心和努力。还有就是不能对老师的考题猜 题抱太大希望,只在那些地方下功夫而忽略了其他重点,考试的事情谁都拿不准的,孤注一掷太危险了。
六、关于科目搭配
(1)除非你可以在家 专职复习或是悠闲的在校学生,且有很长的连续复习的时间,个人更要有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否则绝对不推荐一年报2科以上。因为CPA每一科都需要你下 很大工夫及很多时间去学习及做题,如果报了太多的科目,一来会导致单科复习的时间减少而草草收场;二来就算你时间充足,长期作战在多科间循环会导致你头脑 混乱,而且太早复习的东西遗忘性会较高;三来到了后期时间较紧时,你往往会不得不放弃其中某一科或某几科,等于在那里的努力与时间完全浪费。不如有计划有 搭配地报考适量的科目,好好安排时间拟定复习计划,细致认真地学习,才比较有机会一击即中。
(2)在科目搭配上:一般会计和审计在同一年考较好, 因为审计很大部分都是考与会计相关内容,如果不同一年考就等于你的会计要复习2次;经济法和税法不推荐同一年考,因为都是属于记忆性科目,在一起考头脑负 担太重,可能对记忆效果有不良影响;财管比较随意,可以与两法任意搭配。税法和会计在不在一年考,较为见仁见智,有些人认为税法有很多与会计相关的内容, 在同一年考可以帮助理解。就我的经历而言,我反而觉得由于会计和税法对许多地方的处理有所不同,在同一段时间复习反而经常引起混淆,其实税法与会计处理上 有关的地方不多,不在同一年考影响应该不大,况且一年同时考会计,审计,税法三科,负担稍嫌太重。
(3)推荐搭配(3年计划):1.会计、审计;2.财管、经济法;3.税法
至 于考试次序问题,我觉得应按个人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你为会计专业学生,那你可以选择先考会计,审计,税法等较熟悉的科目,后考财管经济法等较陌生的科目; 如果你为非会计专业学生,入门时先考财管经济法,拿到手后再攻会计审计也不迟。文科好的人可以先考2法,后攻财管;理科好的人财管应手到擒来,可能对2法 要下多点苦工。还要看个人倾向,是先难后易,还是先易后难,前者可能屡战屡败而放弃,后者可能因弱点科目久考不过而导致已过科目的失效。其实考试仍需几分 运气,计划周详也赶不上变化快,仍是要因地制宜,视自身实际而制定策略。

总之,以上只是个人考试的一点经历和看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也不一定能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而且我考试的时候所用到有3本书现在都已面目全非,可能我讲的东西也已不适合今年的CPA考试,但是身为在CPA考试这个 苦难中挣扎过的人,还是想把自己的一点点看法跟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废话了这么多,大家见笑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