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0日星期二

分享一下过CFA的经验

分享经验是攒rp的最快途径啊,从ACCACFA到即将征战的GMAT,在CD上偷师不少,所以我把我一点点浅薄的考CFA level 1心得在这里分享,算是我一点点的微薄回报吧。

此心得不适用于有很强金融背景的牛牛们,因为CFA level 1 对于超级牛人可能只需要几天时间复习一下就可以过了。那些非常认真每天读notes几个小时连续准备三个月的同学也用不上,因为CFA level 1不难,只是知识点多,只要安排好时间,一个一个sub study session看下去,把后面习题做了,第六本的六套题做完,那也可以高枕无忧了。我的心得主要是帮助和我一样基础薄弱,时间紧张的同学。

我计算机科学专业,大四,只在大学里学过入门的会计和经济各一门,金融数学一门,都属于扫盲级别的大众课程。外加参加过的ACCA六科的考试(1.12.3,和CFA差别很大,overlap很少)。

8月弄到notes9月初的时候曾经看过quantitative analysis里面的time value部分,看了半个study session就开始放羊了。然后一直到11月之前,都在忙着听career talk,投简历,准备笔试面试等等,没有心思。准备面试的时候,翻过一部分fixed incomederivative(不够仔细,属于走马观花,后来就没看了,结果不理想),安慰自己说economicsaccounting都有学过一点相关的课程,应该会轻松。结果就这样自欺欺人到1110号左右,知道再也躲不过了,想想不去考算了,但是毕竟很多大洋啊。于是开始拼小命看。

三个重点

我最开始认真看的部分就是FSAFSA是听说历年考试的重中之重,单场考试里面,120题里面有34题是FSA。其中LIFO,FIFO更是必考的重点,其他一些重点也都大多是比较性的那几个知识点,比如几种不同的revenue recognition方式适用的范围,对各种ratio的影响,capitalize expenseratio的影响,operting leasecapital lease的各自影响什么的,Cash flow的运算我以为很重要,实际考到的不多。可以看出来实际考试是非常非常注重对于这些不同accounting method的理解,因为大部分都是考深入概念,考ratiochange。建议把不同method对于balance sheet里面数据和ratio的影响记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因为考试时间有限,我上午考试的时候所有的变化都是现推导的,这部分严重超时,下午因为还记得上午推导的过程和结果,所以做题就快了许多。另外我复习的时候因为时间关系,自以为是地没有好好看defered taxoff-balance-sheet这几个重要的LOS,这次考得很多,让我很吐血。。。。因为在这部分花的时间多,我最后还是考到了70%以上。FSAlevel 1 pass的关键,只要这个能上70% pass的机会就很大,反之则十分渺茫。所以如果精力和时间有限,建议从这部分开始看。

corporate finance,equity这部分是我最陌生的地方,但是翻了一下觉得知识点都比较简单,而且非常连贯,是比较容易拿分的。于是成为第二个重点,我死命地看那些WACC, dividend discount modelCAPM,简单的题也反复算,保证正确率,考试时候果然考到不少,还有NPV, IRR的比较,也是每年必考。如果只有两周时间准备CFA,那么一定要看透DDM,顺带着看return on equity, retention rate和那几个price multiplier。这几个点串着的,看起来快,考点重要,做题准确率高。

集中学习的两周里面,我把差不多一周时间分配在这两块内容上面。FSA一共4study session15个小章节,corportate financeequity一共3study session,接近20个小章节。基本正常速度应该差不多都是一个小时看一个小章节,半个小时完成每个小章节后面的练习题,并且搞懂错在哪里。我记得大约一天学6个小章节,分两次读,平均大约一次读四个半小时学习3个小章节。。。一次FSA,一次corporate finance这样错开来看。我觉得强度大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今天看到的,明天又要用到,一个星期内不断接触,加强记忆。不过FSA部分,如果我没有ACCA打底的话,是肯定读不了那么快的,最后几个章节,defered tax什么的,我以前没有接触过,为了保证进度还是按照前面速度来,最后就没掌握好。所以accounting没有基础的话,估计要花两倍时间在这上面。

第三个重点,Fixed income,这部分是我的失误,我误以为自己以前走马观花看过一遍就掌握的不错了,结果真正考的时候做得很差,原因是我那部分后面的练习题都没有做,不够熟练,bond部分的durationyield需要非常的熟练,不然这部分简单的题需要做很久,尤其是头脑疲倦的时候。我下午考试的时候想一个duration前面有没有加过负号就想了五分钟。这部分应该属于第三个重点,应该在前面花时间学习的。我觉得很可惜,因为知识点都是掌握的,就差这么临门一脚,做些题目琢磨琢磨透就成。

一个关键

ethics,我一听说bottom line pass是要看ethics成绩的,立马超级认真,把道德手册捧在手上,利用每天吃饭的时候读,读了两个星期从头读到尾,每一个案例都看一遍。考试前一天晚上又把GIPScorporate governance看一遍,这个有点像小时候的政治考试,除了拼命读没有别的方法。

其余部分

derivative部分不会很难,而且会有几道仁慈的送分题,比如问问你strike price是多少之类的。

quantitative没有什么太多重要的,运气很关键吧。正式考试还是挺难的,一道题目里可能考两个考点。尤其是statsprobability部分,我考试之前练习了很多hypothesis testing,还有那些chi-square, t-distribution的计算,但是实际上把Z-test那几个critical value记住就够用啦。不会考太难的运算。但是它可能会考点比较偏的,比如MADstandard derivative比较什么的。当时一看就有点懵。time value部分应该说算是送分的,因为毕竟如果这个做不熟练后面的asset valuation也没法做,算是考用financial calculator的基本功吧。基本上这个部分中国的同学都可以拿到70%以上。

economics我没有仔细看,纯粹是因为最后没有时间了,因为microeconomics以前学过我整个跳过了,foreign exchange那些我也没有看,因为做题的时候感觉比较common sense。大部分时间花在了macroeconomics上面,尤其是fiscal policymoney policy以及几种情况的影响上面,后来体会到虽然micro上面丢了一些分,但是策略基本还是正确的。学过economics的同学问题都不大。

portfolio部分,一共只有六道题目。这个属于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重点是CMLSML,尤其是SML,还有total errorbeta的概念。里面用到一些standard derivative的概念都是前面学过的。

alternative investment部分,不好考,知识点不少,real estate考,但是考得很刁。基本上也是一道题目两个知识点那种。

其他

两周集中学习后,进入了学校考试周,所以最后的几天没有时间和心情再看notes, 索性开始做第六本的模拟题,并且总结错题。最后只来得及做了六套里面的五套题目。不过做的比较认真,之后花不少时间订正。另外我做的时候掐表很严,基本都 要求两小时四十分钟做完,因为正式考试的时候听说上下午的难度不同,有一场会比较难,所以要平时做题速度要求高一些,保证两场都能按时做完,不会自乱阵 脚。后来证明是对的,我正式考试早上的时候很不顺利,做的很慢,几乎到最后一分钟才做完的,下午就好了,提前快一个小时做完。还有就是做那六套sample test的时候,最好模拟着做一次上下午六个小时的,这样可以感受一下,不然考试当天下午那三个小时估计心理挑战蛮大的。

总体来讲,我的体会是CFA虽然是选择题,要比ACCA level 1 level 2的考试都难,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是看得时候千万不能以为自己能做对几个题目就可以把这个知识点翻过去,一定要弄得非常清楚才行。如果时间不够,宁可有策略地放弃一些部分,也绝对不可以囫囵吞枣,这样会一点分也拿不到!简单讲就是要么不看,要看就要吃透。




时间:2006-08-05 22:05:15 来源:空 作者|记者: 浏览:73 大小:【】【】【

分享一下经验好了。我是金融学本科出身,工作第一年开始考CFA,连续三年直到今年完毕CFA考试征程。觉得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是毕竟因为CFA逼着自己自律,没有浪费这三年,很是欣慰。下文供参考。

首先Notes很重要,真的很重要,因为我只看Notes。其它的资料不是因为不愿花那钱就是没时间看(因为我在考一前几乎买了所有原版书,结果都没看)。而且,我真的觉得如果能把Notes完全弄懂就绝对够了。

我的复习时间一般安排得比较充裕,总是从1月底开始,看第一遍Notes(不包括习题)结束大概到4月初,然后作习题的第一篇,结果汗如雨下,发现什么都不会,给自己敲一下警钟,重回去看第二遍,大概到5月初,然后作习题第二篇,感觉稍好,再回去看Notes第三篇,把要背的东西放一边,能理解的尽量理解。到6月前我总是请考前两个星期的长假。做第三篇练习,然后去看Notes需要背的地方,所以或许可以称为第四遍,而这第四遍基本就是背诵了。I, II因为都是选择题,只需要背公式就可以了;只要III要连概念都背,才觉得很累。

心 态方面:考试考没碰过的领域那是肯定的,谁都没碰过,我错别人也错,所以不用担心。考试时间很重要,不管怎样,也要把题作完,我考一级到三级都是碰到上午 很多题都是先放弃然后回头再看,到最后一分钟随便乱选;下午就往往太简单作完剩一个小时无聊。所以上午感觉很差的千万不要灰心。还有就是上午出来跟大家讨 论的时候如果情况完全不一样,也不要太紧张的。我考二级的去年,所有人都说上午简单,我当时上午几乎就没做完,所以中午吃饭的心情很不好,还好下午题目我 觉得简单,所以心情就调整回去了。之后听到别人说下午怎么怎么难,我又郁闷了很久,结果成绩出来才放下心来。而一级和三级我因为下午觉得简单,考试考完就 觉得肯定是过了。二级害我白白担心了两个月,起始本来情况也是一样的。

时间安排方面:每一级都有一个重点,比如一二级只要accounting70%就能过,三级potfolio management70%就可以了。所以没有时间的放弃什么都不要放弃重点部分。

另外,Notes毕竟是纲要,里面会有一些简略到不明白的地方,三级我就有几处不明白的,问过一两个考友都不明白,但想到这是细节部分不需要研究的太细了,没想到考试全都考了,所以不明白的千万不要保侥幸心态,在考前千万要弄懂。

刚刚背批准加入了CFA membership, 虽然要交钱觉得很心痛,但是发现CFA有很多杂志和讲座一并给你,对自己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也就没有之前被抢劫的感觉了

写这个东西是为了纪念过去得一年。去年一年算是我一生中考试最多得一年,粗略一算,去年考过得试包括CFA LEVEL 3 CMA 4门, CFMFRMGMAT。运气不坏,这八场考试都顺利得过来了。今年大概也不用考这么多东西了,现在要作得事是把这些证书一个一个握到手中来,而且今年可能还要申请一把,估计也没什么时间再去考试。虽然FSA是我一直还有点兴趣得东西, 但是也不是那么着急, 除非将来真得想去INSURANCE COMPANY

现在来说说这几个考试,因为好像什么考试现在在国内都热门得很了,尤其CFA都炒作得有点过分了。我考了这么多试,总算对这些东西有了点了解,可以说说我得经验了。我觉得,大家如果就想在国内发展,考这些证书完全是浪费时间,国内什么CFACMA还有FRM用途基本为0 如果不算反向影响得话。 如果大家以后想读MBA之类得去美国呢,这些证书以后会很有用得,美国人的确很认这些证书。不过,最重要得一点,大家一定是要拿到证书,而不是只是通过考试。如果只是通过考试,就算跑到美国用途还是为0

先来说说CFA,这个东西自从2000年引入中国以来,就一直被神话得一塌糊涂,什么“金融第一证“,”金领得保证“之类。实际上,说白了,CFA考试重点主要是针对投资管理得,因此它得职业范围窄得很,一般也就ASSET MANAGEMENT这行需要这个证书,不是所有金融机构都有用。 CFA考试从难度上来说,也实在很一般。我觉得它主要是靠每一年考一次这种无聊的限制来控制人数,从而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否则凭借中国人考试的能量,一年之内全部考完绝对小CASE

LEVEL 1的那时候主要是因为系里面有人在考, 就跟着一起考了。 本来就想用往年的NOTES,后来还是咬牙花了300美元买NOTES。学生考CFA的缺点在考试费用中体现的最明显。国内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在美国只要是在职考的,一般公司会补贴所有资料和考试费用的。所以我在公司里面的同学们考试的时候都是NOTESFLASHCARDSVIDEOAUDIo之类的一起上,不过说实话,SCHWESER的精华全在NOTES里面,其他东西全是浪费,包括那个名字很可怕的SECRET SOURCE

说实话,LEVEL 1的确是个很EASY的考试, 我那时候期末考试是五月1号,然后又TAKE了一门暑假的COURSE,搞的都没什么时间看书。最后三周开始工作,最后一周又正好碰上MIDTERm 搞的有点焦头烂额, 结果书都没看完,SCHWESERBOOK 6作了两套就没时间了。 不过就和我同学说的一样,LEVEL 1实际上主要就是FINANCIAl ACCOUNTING的东西麻烦一点,剩下的EQUITY INVESTMENTFIXED INCOME都差不多是最基本的概念。所以我主要时间也就花在FINANCIAL ACCOUTING上面了。 不过那时候真是菜鸟啊,CASH FLOW经常算不明白,LEASE整章觉得太麻烦了没看,结果考试的时候这些内容基本全黑。最搞笑的是最后两天赶着看ETHICS,结果把BOOK 1GIPS整个漏了,上阵的时候还在纳闷哪里出来的这些题目呢。不过最后结果出来,除了ETHICS基本全部70 以上,所以LEVEL 1的确是EASY的很。我觉得大家搞个20天也就差不多了,FOCUS ON FINANCIAL ACCOUNTING。考试的时候记住作快点,把题目尽量完成,绝对OK收工。

LEVEL 2就比LEVEL 1要麻烦许多了,我考的时候还正好赶上最后一年一半MULTI CHOICe,一半WRITING的时候,结果很多东西还非得背,比如DERIVATIVE得很多东西。 相对于LEVEL 1 LEVEL 2主要是加深了LEVEL 1得一些东西,如FINANCIAL ACCOUNTING,有些可能让人觉得头疼得PENSIONTAX BUSINESS COMBINATIOn之类得TRICK(不过后来考CMA得时候,才发现CFA这些东西简直是皮毛)。不过FINANCIAL ACCOUNTIGN对于国人来说,只要花时间,绝对是拿分大项。LEVEl 2开始加入DERIVATIVE了,估计很多人对此很不适应,但是LEVEL 2DERIVATIVE真得是极大简化,稍微难点得东西,就统统带过,因此这部分其实也不用太担心。真正有点麻烦得是EQUITY INVESTMENT部分,FCFEFCFF之类得股票估值法还是很有点难算得。 此外LEVEl 2得内容的确不少,看NOTES得厚度可以深刻得感觉到,由于有一半是WRITING,不背还不行,结果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场。 考试上午写得大家最后都快累死了,题目超多,17道,据说比以前任何一次都多,想全部做完根本是MISSIOn IMPOSSIBLE。结果上午出来大家个个面如土色,中午吃饭得时候我和我朋友两个在那里谈起来就叹气,觉得这次希望渺茫。不过下午拿道选择题部分,把我们可乐坏乐, FINANCIAl ACCOUNTING部门简直大送分吗。结果大家统统提前作完,后来结果出来果然也是统统PASS

Level 3实在是个很搞笑得考试,由于想到是最后一个LEVEL乐,大家都干劲十足得早早开始工作,我是提前乐40天开始,把SCHWESER NOTES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以前各次真题也反复做。 根绝二级得经验,我估计又是上午奇难,下午放人,所以满脑子得上午如何快速写完。结果真考得时候,发现上午出奇得简单,大家个个出来面带笑容,觉得下午三小时很容易过了。结果下午三小时简直如同恶梦一般,CFA不知道从哪里搞了一大堆大家从未见过得FIXED INCOMEDERIVATIVE,估计至少一半题目完全靠猜,根本无从下手。下午考完之后,我们考LEVEl 3得这片一片寂静,大家个个鸦雀无声,相对苦笑。跑回家在异地考试得同学得电话打来,不是骂CFA混蛋得,就是商量明年再考得计划。ANALYST FORUM就更热闹了,简直是鬼物狼嚎, 还有人要写信去CFA抗议。不过看了大家这样得反应,我反而安心了一点,要么CFA狠点,大家一起不过。否则得话,CFA肯定是要放水得。结果到了八月,果然当天和我哀叫得朋友们都喜滋滋得过了关。我虽然过了,但一点也不觉得高兴,大家分明是被CFA耍了吗。题目搞得莫名其妙,结果最后只能放水,这么做真是没意思透了。

总而言之,CFA得难度是有限得很得。大家只要有时间看完NOTES,我觉得基本都能过。至于遇到NOTES里面没COVER得内容吗,没关系,其他人肯定也没见过,因为基本所有人都在看NOTES,谁也没时间去把CFA得所有制定教材搞完,所以最后CFA还是得放过。 我觉得CFA得通过分数完全是按照通过比率来得,不过怎么样,每次考试总得有40%得通过率(现在好像低了点)。而中国人一般考试能力很强,尤其是对于LEVEL 1LEVEl 2得全选择题。所以,只要大家愿意去考,估计CFA对于任何大学本科,英语六级以上得人来说都是PIECE OF CAKE,只要你有耐心把SCHWESER做完, 其他得复习资料? 完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CFA 二级通过,发贴庆贺

呵呵,谢谢大家捧场。如果说到经验有很多前辈都写过,也很有启发性。不过我觉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别人可以的未必适合自己,所谓师法其上,仅得其中。恩,我先把自己的情况说一下,然后说一下复习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我一级是去年12月通过的,这样和二级考试间隔的比较短,东西还没忘光。其实二级的内容和一级重复的比较多,大概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内容是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一部分主要集中在note1note2的数量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中。

我 从三月初开始复习,大概用了接近三个月的时间,不过,要说明一下,因为我还在读研,所以时间比较多,每天基本可以保证八个小时左右的复习时间。呵呵,看经 常有牛人宣布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搞定,也难免感到惭愧,自己的确水平不太高的样子。我复习是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把五本notes看一遍,并把每章后面的习题作了。平均一天50页左右的进度,这样第一遍对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耗时接近一个月。然后开始第二遍notes,这一次记笔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记录下来,最好用中文,不过其中的专有名词要用英文注释出来,这样作的好处是你只有在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把它翻译好,同时在考试时也不会对专业词汇感到陌生。这种方法在note1中也是极力推荐的,不过搞不懂它为什么把学习方法放在最后的附录中,搞的我在考试前才看到,所以建议大家在拿到notes后先把note1后附录的学习方法好好看看,个人感觉还是很有帮助的。这个阶段大概也要一个月的样子。如果你完成了这一步,那么最痛苦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如果你现在还有兴趣,可以用四五天的时间把你做的笔记看一遍,如果不想再看的话就开始做题吧,也就是note6。呵呵,题目不在多,反正我一二级都只用了note6的模拟题。个人感觉note6的模拟题比真题稍微难一些,如果基本能有接近70%的正确率,考试肯定就没什么问题了。我最好也就是刚刚70%的正确率。不过这个时候也是最受打击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时间根本不够,正确率也刚过50%, 一片灰暗啊。但是,千万不要气馁。想想,这时候错总比考试时错要好吧,千万不要做过就算,做题不是目的,找到自己的不足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第一次模拟后有 三四天的时间把比较差的地方重点巩固,然后开始第二次模拟,同样的巩固三四天后开始最后一次模拟。嘿嘿,你会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成绩明显提高啊,还是比 较有成就感的。 要注意,模拟一定要按照实际的考试时间安排,这样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呵呵,说了这么多,其实最重要的是坚持,考一级的时候,考场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位子是空的(我在上海考的),所以,当你能坚持到参加考试就已经有50%的机会通过了(去年12月大陆的通过率是50%多)。天道酬勤,愿大家都能顺利通过


() 经历

现在关于考CFA的文章太多了,但是其中的确有很多精品。我不是高手,我也不太可能说出精辟之言。我只是相结合自己的经历,把我对CFA的想法说出来,希望与大家共勉。

怎么才能通过考试?

很简单----努力!

现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问,学多少个小时能通过考试。有的回答半年,有的是三个月,有的是两周。就连CFAstudy guide也说:“考生每周至少要有X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才有可能通过考试。”

但是别忘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基础好的看两周能过,基础不好的看一年也不一定能过。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看,越早复习越好。这样在考前才能不慌。还有就是,对考试需要高度重视,尤其是一级。不要认为是一级,它就简单;也别以为你是中国人,你就能很好地deal with quantitative questions。举个例子,有个人,本科在国内读的,工程专业;硕士在国外读的,专业是banking and finance;博士是在国外读的,专业还是finance。按理说应该算综合基础还可以吧。他考一级之前也是认认真真地看了四个月,结果还是没过。这个笨蛋就是我。

尤为可笑的,我那次的quantitative 竟然是<=50%。为什么?就是因为不够重视。重视也分为不同层面,有战略高度的,也有战术高度的。我当时在战略上对CFA高度重视,在战术上却不到位(这就是不听毛主席的话的下场)

接下来,我就说说如何在战术上下功夫。

第一:要熟

书看得再多,知识点掌握得再全面,最终是在考试中体现出来。光看书不行;只是看懂了不行;看懂了,记不住不行;记住了,考试时用得慢,也不行。CFA一级考试的显著特点不是题难,而是题量大,时间短。如果你只知道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的核心是 weighting the assets in portfolio so as to reduce variance with keeping return in certain level,或者更进一步,你也知道如何计算portfolios variance,但是如果在考试时你需要30秒来回忆计算variance的公式,你就把自己向fail又推了一步。

为什么?

你需要把公式做到“烂熟于胸”!

不用熟太久,只熟六个小时就足够了。过后可以把它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明年要用,那就再熟一遍。

在一级考试中,180分钟,120道题,平均1.5分钟一道题。我们根本没有时间来回忆公式,或是回忆互动关系。我的办法是,不要理解性记忆,而要在理解之后,强制性记忆。再举个例子,LIFOFIFOnet income, cash flow的影响。你光理解了不行,考场上,我们没有时间去推导他们的关系,我们要做到只要看到LIFOcash flow 就能够马上在头脑里反映出来:如果用LIFO,则cash flow相对于FIFO偏大。至于原因是“less taxes paid out”,就别在考试是浪费时间去想了。

我在这儿,罗里罗唆,唐僧了一大堆,中心思想就是:对公式和互动关系要熟。

只有熟了,你才能在考试是得心应手地用。我第一次考一级时,就犯了这错误。考前看得都挺明白,上考场现想,再加上紧张,浪费时间不说,想得对不对还不一定呢!所以,我的办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制性记忆,做到烂熟于胸。

第二:作题

我突然感觉自己在说废话。哪个人复习考试不做题啊?

我看的是notes。每看完一章,我们都要做后面的习题,因为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加强记忆。但这不是重点。我的重点是模拟题。我感觉我第一次一级fail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模拟题。我当时的情况是没有时间了,notes看了几遍还是记不住,舍不得把考前的宝贵的几天放在做题上。结果就fail了。

所以,一定要做模拟题!!!

为什么?

CFA考试,一天六个小时,也是个体力活儿啊。一个从没跑过一万米的人,让他去参加一万米比赛,能跑出好成绩吗?也许有人能跑好,那是因为他们平时练五千米。但如果你平时不锻炼,和白交参赛费没区别。

做模拟题不仅仅是一个熟悉题型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你一种临场的感觉。我第二次考一级和这次二级之前,我就把notes后面三套题都做了。每做一套,都是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要求,上午9点开始,下午5点结束。要找的就是这种感觉。如果你在做模考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并且感到时间不够,急得冒冷汗,恭喜你,你找到感觉了,因为在考场上,这种情况很容易遇到。在模考中事先经历一下,有好处。

还有一点要强调,模考的题和真题不一样。毕竟近期真题是保密的(不过听说现在国内,也有可能看到近期的真题,我不太清楚,如果能做,当然最好,至于我们的ethics..矛盾ing)

但是,就我个人感觉,只是个人感觉,模考题的难度和真题不相上下。有不同,应该是考的侧重点不同,或者是出题的思路不同,但毕竟都是围绕考点出题嘛。所以一定要做模考,而且一定要尽力做到真实模拟。

至于样题。我的感觉是也应该做,毕竟是CFAI自己出的嘛,但是不能相信它。样题的难度会比真题低。我第一次考一级之前,只做了一遍样题,还只是3个小时,做完信心百倍,心想CFA也不过如此。一上考场,就傻眼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真题的阅读量都比样题大。至于原因,呵呵,大家考过托福吧?托福报名表上有样题,你们觉得报名表上的样题和托福真题差距小吗?卖桔子的人会拿出几个桔子让顾客先尝后买,但大部分的卖家不会拿出最好的桔子给人尝的。

第三:Notes和教材

这方面在网上的争议最大。我真担心说不好,挨砖。

我用的是notes。我有书,我没看,没时间看,也怕给自己压力,所以没看。毕竟从视觉上来说,教材摞在一起和notes摞在一起的心理压力是有高低之分的。CFAI不遗余力地劝考生看教材,而且看正版教材,当然其中原因也有一部分是为了考生好。

在这里我不想劝大家看notes或者看教材。我只说我自己:我看notes能看明白,干吗还看教材?

前面我说过,人和人不一样。如果你就是金融从业者,你就是CFO,你天天就是和financial statement打交道,你可能连notes都不用看;但是如果你在读大四,准备毕业前考个一级,并且不幸的是你的专业不是金融,你连教材都看不懂,你光看notes,通过的可能性就不会太高。

所以notes和教材的取舍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好多人还是很喜欢notes,毕竟notesreading material少啊。我就硬着头皮说句挨砖的话:那就看notes,什么地方看不懂再看教材吧J

至于哪个公司的notes好?

现在CFA培训市场上耳熟能详的公司就那么几家。我觉得水平都一样,都差不到哪儿去。有的朋友把notes骂的一无是处,我想说:“如果你考的好,你还会骂它吗?和你用同一公司notes的大有人在,如果人人都骂,咱们再骂不迟。有的人说公司把notes故意编得不好,是为了下一年多卖。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

Notes公司他们靠什么生存?

声誉!

他们希望2005年所有用他们公司notes的考生都过,这样下一年它们才会卖得更多。所以他们是希望我们过的。至于notes上的纰漏,就需要我们考生自己注意了。

如果要说notes的好处,那就是内容少而精,能够节省时间。如果你选择notes,那就最好把每一句话都看懂吃透。说得形象点儿,如果你是男生,考试前你的notes最好被翻卷心菜,如果是女生嘛,当然了,卷心菜也不是没有,呵呵呵。

第四:CFAI和通过率

这个topic恐怕只有CFAIcommittee能说清楚。关于考分和通过率说明的官方报告真所谓:

通知,没有不正式地;

竞争,没有不激烈地;

评判,没有不专业地;

计算,没有不科学地;

行为,没有不道德地;

最终回答,没有明确地。

到底以什么为benchmark画线,说实话我到现在也不清楚。不过有两个比较可靠的说法,一个是top X%的成绩乘以Y%,还有一个是406080的矩阵。好像前者在CFAI官方报告里有,不sure

无论怎么说,CFA的通过,决不是我们国内传统的60分及格。而且通过率每年都在变。去年二级大跳水,今年又来个拔高,真怀疑CFAI committee里面有我们的国企老总(嘿嘿,开个玩笑)

在下不才,也说说我的猜想。随着CFA越来越火,CFAI肯定要在通过率上做手脚。如果都是富人,天下就没有富人了。关于今年二级拔高,好多朋友都做了总结,有些的确很有道理。去年二级通过率低,好多人今年是再考,看了两年当然成绩不会差。还有一种可能,去年CFAI抓人太多,唯恐如果抓得太多,没人玩了,今年就多放点儿,明年接着抓。

所以,明年三级,竞争应该会更加激烈。

再说一下,哪一级最难。好多人都说二级最难,因为从通过率上来看。

以前有人问过我:“你觉得哪级是个坎儿?”

“一级”我说。当时我正在准备一级。报名之后,也斗胆在CV里写上Level I candidate of CFA program。其实我知道,门还没进呢,扯大旗做虎皮罢了。

如果半个月前有人问我:“你觉得哪级是个坎儿?”

我会说“二级”。去年二级通过率32%,历史新低啊。况且就算过了一级,才刚入门,总得有个修行过程吧。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觉得哪级是个坎儿?”

“三级”------最后一级了,最后一道坎儿了。

呵呵呵,所以说一,二,三级都很难,都是坎儿。就都应该认真对待,千万不能认为三级通过率高,掉以轻心,因为谁都不知道那高高的通过率里是否能有自己,或者明年CFAI再给我们来个三级大跳水。

最后,嘿嘿,总结陈词一下:

我们有可能失败过,但没必要痛苦,因为我们的人生完整了。

我们这次成功了,但没必要欣喜若狂,因为远方还会有更多的风雨。

BTW,以上所说的,只是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对考友们有所帮助,哪怕一点点我也很开心了。


2008年9月29日星期一

审计风云——评论

 [原创] 我的上帝啊,我们什么时候这么牛逼过!!(一)
  
  昨天晚上原计划早点睡觉以迎接这一周惨痛的Training课程。 但兔子Forward了一个视频的Link给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SS1t0DbspQ/
  ,直接使我看到晚上1点。。。
  
  这个视频的名字叫做《审计风云》。。。。。小日本拍的电视剧,叫嚣是以日本PwC为原型编写的剧情。我先习惯性地百度了一下背景信息,原来刚 出了一集,但由于男主角比较帅,所以不少小姑娘冲着男主角去Down这个第一集养眼了。 只有我和兔子痛哭流涕地大叫:我们Auditor终于也上荧幕了!!!不容易啊!!!!
  
  
  出于对第一部Auditor题材电视剧的好奇以及职业的怀疑态度。。。我在土豆网上打开了这个视频。。。接下来的情景让我瞠目结舌。。。。
  
  作为第一集,该剧先花了几十秒简单介绍了日本资本市场的规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在社会中所肩负的重大公信责任,然后较夸张的介绍了会计师所拥有 的强大权力(相当牛逼,听起来好像可以很容易地让上市公司退市-___-我汗。。。明显误导)。接下来的台词是:“本剧介绍的是年轻的会计师们是如何在庞 大的报表以及沉重的责任的夹缝中烦恼而奋斗着的故事”。我靠!!!我明显感到自己被震撼了,而且有一种YY后的满足感。。。。。。觉得自己的职业什么时候 变的这么崇高和充满挑战。。。。
  
  可TNND还没等我YY几秒,接下来的画面又直接把我吓呆了。。。4-5辆皇冠组的车队跟黑帮团伙一样呼呼地开过一座大厦,停好,门开,整齐 地下来一群西装革履的禽兽一样的人。怎么看怎么像打手和强盗。这群禽兽打开车的后备箱,每人拎出一个巨大而沉重的箱子,外壳看起来相当坚固,放核武器没什 么问题。我看着觉得应该是马上就要有街头火拼戏了。
  再一看,不大对,怎么有女人?而且这群人步伐整齐地每个拖着大箱子走进了大厦,大厦里已经有另一群衣着整齐的商务人士列队等候。两队人马照 了面,“黑帮”站定,对方鞠躬,说:“请多关照。” 这时寒人的来了,“黑帮”带队的人相当装X地叫嚣道:“你们好,我们是XXX会计师事务所,请马上让我们开始期末审计工作!!!”我日,原来是同行!!真 是装X啊,一到Field就要立刻上job,茶都不带喝的,显着还真TMD专业。但那个演员的表情是不是professional过头了。。。跟死了人要 来查案一样。。。还是日本人特有的表面虚伪? 不知道跟客户搞搞融洽啊?!
  
  话还没说完,就大踏步踩进财务部旁边的会议室,办公环境还真不错。 禽兽们第一时间把行李箱打开,什么东西这么沉呢。。。File!!!整整十几箱File啊。。。这TMD才多点大一家公司啊。。。犯的着吗。。。小JV搞 的跟IPO一样。真是一个字,假啊!!!然后审计民工们用军队般的速度和姿态把手提包打开,拿出一排电脑。。仔细一看,我靠,DELL!!太Local了 吧!!小日本的Auditor们怎么在器材上这么抠,不大至于吧。我只能理解为只有DELL做了这个电视剧的较大赞助商。。。
  
  好了,Final Audit开始了。。。貌似没有做control,一上来就是Vouch,然后一群民工开始狂按计算器。。。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是一大堆的手工账和票 据。。。然后还在账本上画着粉红色的勾勾(-___-!!),我已经无言了,Local啊。。。。内控都不管管就知道翻凭证。。。这个时候画面切换到仓 库。。。那个帅帅的男主角开始盘点,很叫嚣地让客户打开一个密封箱,看看里面是不是有产品。另一个Senior模样的女人(后来知道是CPA)点了几千日 元的现金,然后很叫嚣地让客户提供现金流水账来核对账面数。。。我的神啊,人才是用来这样浪费的么? 有没有Materility的概念啊?这么傻的活, 不会Book一个小朋友来做啊?用大Senior??Charge Rate肯定让客户无语了。。
  
  审计现场负责人在后台很忧郁地翻着各种账本。。。这个负责人好像是本剧主人公之一,小野寺直人。。。确实够野的,好像因为过于Detail经 常被Partner批评(-____-!!这可能么...现在的Par没有最D,只有更D....)。 此人系本剧中所谓“严格审计派系”的代表人物,与“飞机派”的一些注册会计师积怨甚深,尤其是跟一位极其Rough,下Field只知道打Golf,随便 乱签Report的老CPA过解很大。
  
  乱七八糟惨不忍睹的审计现场被快速切换的镜头带过,然后镜头直接转到了审计会议。。。。。。令人惊讶的对话又来了。那个小野寺直人不知道是脑 抽还是什么,整个会议就说了两句话:“请允许我报告这次的审计结果。。当时我们发现并指出的问题,贵公司并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据此我们XXX会计师事务 所对贵公司的财务报表出具否定的审计意见。。”
  然后就看到客户的那个董事长跳了起来。。。。五分钟后,电视画面显示这个董事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跳楼了。。。 天啊!!!审计杀人了!!!! 沟通啊!!!大哥你怎么跟客户沟通的啊??搞的人家宁愿自杀也不出调整??!不服都不行了。。。这年头只见过有JOB不接的。。没见过有账不调宁愿被出否 定意见的。。。更没见过开完审计会议就哭着跳楼的。。。
  
  这时候进入了正式的电视剧序幕。。。。。一排排很傻的数字在屏幕上和黑客帝国一样滑个不停。一双双眼睛突然在数字背后一一睁开!!哇,好明 亮,这是谁?!!操,原来是审计师的眼睛!!!好犀利,好牛逼!!!音乐好澎湃!!! 我不禁沉溺于无限的YY和自我满足中。。。直到下面剧情中的会计处理让我更加大跌眼镜时,才清醒过来。
  
  (未完待、

Another

 今天在sophie的推荐下,我得知08夏季档日剧出现了一部描写奥迪特生活的巨作——审计风云!因此我迫不及待地问她考了过来,在回家的差头上就开始观看。
  
  这个片子目前只有第一集。我一开始就做好了很扯得准备,结果他的发展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引起了我的抑制不住的暴笑。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该剧集的BH的剧情!
  
  全剧开始之时首先介绍了一下什么是CPA,并强调说如果CPA否定了公司的报表,公司就名誉扫地,无法逃脱破产的命运。然后大家的视线中就出 现了一排,大概有五六部很豪华的黑色车子,像国宾车队一样,浩浩荡荡地开到某大楼,下来了一群man in black的奥迪特,每人手里一只黑猪,大概十几二十个人,以大趴为首排成一个三角形向大厦内部进发。同时,大厦里面也迎出十几二十个人,以老板为首,情 形请参照山口组斧头帮对拗。
  
  老板首先鞠了个躬,说:辛苦啦,请多关照!
  大趴也还礼道:我们是日本CPA firm,请立即让我们开展期末审计工作吧!!
  
  然后镜头扫过一群忙碌得CPA,casting的casting,抽凭证的抽凭证,盘点的盘点,盘现金的盘现金,极其的忙碌!
  
  马上final clearence meeting就开始了。奥迪特和客户面对面坐成两排。大趴说:现在我来报告一下本次审计结果。结合上次的现场审计,我们发现,我们上次指出的问题贵公司并没有整改!所以,我们对贵公司本年度财务报表将出具否定意见!!
  
  客户脸色大变!!
  
  然后这家上市公司就倒闭了,然后客户就自杀了。大趴显得极其不愉快,心事重重,后来借另一大趴的口中揭示,这个客户原来是大趴的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顺便插花一句,那个大趴一出场我就觉得特别眼熟,我想啊想啊想,终于想起来了!!此人就是nodame中的折扇!!哦也,我的记性真是无比好。
  
  好,fieldwork结束,大家回公司了。此时出现了一个很壮观的场景:数以百计的auditor in black每人手里拖着个黑猪,从四面八方排着队很有秩序地进入公司大楼。此时幕后最大的趴,也就是大趴中的战斗趴出现了,他在一间黑屋子里遥望窗外,明 确地表示了对前面那个大趴A坚持的“严格审计”的怀疑。此时我们知道了,大趴中分两派,严格审计派和放飞机派。由于战斗趴的不喜,严格趴被调职了,去了一 个很古怪的部门,然后他手下的两员干将,貌似都是sa的严格男和严格女被调到了另一个飞机趴的手下。该两人暗自表示非常不爽,以及对飞机趴的鄙视。
  
  所以这个firm没有m/sm,sa直接汇报给大趴!哦也~~~
  
  于是严格男女就跟着飞机趴出job了,去奥迪一家房地产公司。一出飞机场飞机趴就跟客户大老板打高尔夫去了,只剩下严格男女(共2人)去做 fieldwork。客户跟他们说:按以往的惯例,半天就可以搞定了!在这半天中,他们发现客户做假账,sales cut off出现了30几亿日元的问题。好吧,所以我们知道,一家sales>30几亿日元的公司,只需要2个sa,半天,就做完了。
  
  客户老板知道了此事,感到十分不爽,便向飞机趴complain。飞机趴感到压力很大,便准备把他们叫到吃饭的地方较较路子,于是就给他们打 了个电话:今天就到这里吧,过来吃个饭吧。严格男毫不犹豫地说:不行!我们晚上还要做sales test和AR test,没空!就这样吧!然后就坚决地把电话挂了。而此时这个飞机趴没有大怒,而是深深叹了口气,表示很无奈!!
  
  所以我们知道在这个firm sa可以随便扔大趴的电话!哦也~~~
  
  这个时候又出了个状况。他们是怎么发现客户sales cut-off的问题的聂,因为他们实地视察了现场,发现客户记sales的楼盘其实都没造好。各么他们第二天准备去视察客户最大的一个楼盘,也是有问题 的一个楼盘。客户就急得要死,因为那个楼盘的脚手架还都在外面呢。为了伪装造完的样子,他们就组织了工人连夜拆除脚手架,结果一个工人从半空中掉下来,摔 死了。
  
  然后这对严格男女就受到心灵的谴责了。到底要不要给他们clean opinion呢?都死人了也。此时,严格趴被别人告知,他的朋友自杀并不是因为被奥迪特出具了否定意见,而是他的贷款银行搞鬼,要让他们破产以得到他们 的优质资产,设了个圈套让他们的报表出了问题(这个逻辑我到现在还没搞明白)。严格趴心里终于爽了,马上发了封信给严格男女,信中写道:你们一定要相信自 己而努力奋斗,因为你们是审计专家!严格男女顿悟!
  
  clearence meeting开始了,严格男主讲。伊港我们发现你们公司的fraud了,如果你们不改报表,我们就出否定意见(此时终于出现调整了也,而不是直接否定 了)。然后客户就崩溃了。老板首先发飚道,你们滚把,我们换能出clean opinion得事务所。结果被旁边一个某人死死抱住,说不行啊,如果公众知道我们因为这个原因换事务所,我们就名誉扫地鸟!另一边一个人马上哭喊道,老 板,我们改报表把!结果老板崩溃了,说,这是银行贷款的最低要求,如果改报表我们就没有cashflow啦,我们就要关门大吉啦!
  
  结果全片最雷的一幕出现了。客户从老板到下属七八个人,统统对着三个奥迪特跪下了,哭着喊着说你们就行行好把,出个clean opinion把,否则我们的人就白死了,我们只好去死鸟~~~镜头久久地凝视着严格男,严格男眼中泛着泪光(我也不知道他在伤心个啥)。。。但是,他最 终还是没有屈服!!在这全过程中,飞机趴就像没有这个人一样,一声也没吭,默默地呆在旁边。
  
  我们终于了解在这个firm里大趴的地位了。。。
  
  做出了这个决定后,严格男心里毕竟很不爽。他就跑回去咨询严格趴了。他说,我觉得这个工作毫无满足感,充实感,是因为你会这么做我们才没有放过他们的,但是你的好朋友都被你逼死了,你觉得这样有意义伐拉???
  
  严格趴缓缓地转过身来,痛苦地说道:满足感充实感与我无关。我那个朋友,是银行干了点什么破事他才会自杀的。
  
  严格男:个么跟你的严格审计美关系?
  
  严格趴:这我还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我们只有深入现场,才能发现真相(柯南:真相只有一个!)。我们发现了真相就不能假装不知道。我们没有时间为这些事情掉眼泪!我们是日本CPA firm的CPA!
  
  严格男和严格女都感到深受教育且深深感动,眼里含着热泪,神情凝重且坚定地点了点头!
  
  ~~~第一集完~~~
  

[ZZ] 我的上帝啊,我们什么时候这么牛逼过!

(一)

昨天晚上原计划早点睡觉以迎接这一周惨痛的Training课程。 但兔子Forward了一个视频的Link给我,直接使我看到晚上1点。。。

这 个视频的名字叫做《审计风云》。。。。。小日本拍的电视剧,叫嚣是以日本PwC为原型编写的剧情。我先习惯性地百度了一下背景信息,原来刚出了一集,但由 于男主角比较帅,所以不少小姑娘冲着男主角去Down这个第一集养眼了。 只有我和兔子痛哭流涕地大叫:我们Auditor终于也上荧幕了!!!不容易啊!!!!

出 于对第一部Auditor题材电视剧的好奇以及职业的怀疑态度。。。我在土豆网上打开了这个视频。。。接下来的情景让我瞠目结舌。。。。 作为第一集,该 剧先花了几十秒简单介绍了日本资本市场的规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在社会中所肩负的重大公信责任,然后较夸张的介绍了会计师所拥有的强大权力(相当牛逼,听起 来好像可以很容易地让上市公司退市-___-我汗。。。明显误导)。接下来的台词是:“本剧介绍的是年轻的会计师们是如何在庞大的报表以及沉重的责任的夹 缝中烦恼而奋斗着的故事”。我靠!!!我明显感到自己被震撼了,而且有一种YY后的满足感。。。。。。觉得自己的职业什么时候变的这么崇高和充满挑 战。。。。

可TNND还没等我YY几秒,接下来的画面 又直接把我吓呆了。。。4-5辆皇冠组的车队跟黑帮团伙一样呼呼地开过一座大厦,停好,门开,整齐地下来一群西装革履的禽兽一样的人。怎么看怎么像打手和 强盗。这群禽兽打开车的后备箱,每人拎出一个巨大而沉重的箱子,外壳看起来相当坚固,放核武器没什么问题。我看着觉得应该是马上就要有街头火拼戏 了。

再一看,不大对,怎么有女人?而且这群人步伐整齐地每个拖着大箱 子走进了大厦,大厦里已经有另一群衣着整齐的商务人士列队等候。两队人马照了面,“黑帮”站定,对方鞠躬,说:“请多关照。” 这时寒人的来了,“黑帮”带队的人相当装X地叫嚣道:“你们好,我们是XXX会计师事务所,请马上让我们开始期末审计工作!!!”我日,原来是同行!!真 是装X啊,一到Field就要立刻上job,茶都不带喝的,显着还真TMD专业。但那个演员的表情是不是professional过头了。。。跟死了人要 来查案一样。。。还是日本人特有的表面虚伪? 不知道跟客户搞搞融洽 啊?!

话还没说完,就大踏步踩进财务部旁边的会议室,办公环境还真不 错。 禽兽们第一时间把行李箱打开,什么东西这么沉呢。。。File!!!整整十几箱File啊。。。这TMD才多点大一家公司啊。。。犯的着吗。。。小JV搞 的跟IPO一样。真是一个字,假啊!!!然后审计民工们用军队般的速度和姿态把手提包打开,拿出一排电脑。。仔细一看,我靠,DELL!!太Local了 吧!!小日本的Auditor们怎么在器材上这么抠,不大至于吧。我只能理解为只有DELL做了这个电视剧的较大赞助商。。。

好 了,Final Audit开始了。。。貌似没有做control,一上来就是Vouch,然后一群民工开始狂按计算器。。。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是一大堆的手工账和票 据。。。然后还在账本上画着粉红色的勾勾(-___-!!),我已经无言了,Local啊。。。。内控都不管管就知道翻凭证。。。这个时候画面切换到仓 库。。。那个帅帅的男主角开始盘点,很叫嚣地让客户打开一个密封箱,看看里面是不是有产品。另一个Senior模样的女人(后来知道是CPA)点了几千日 元的现金,然后很叫嚣地让客户提供现金流水账来核对账面数。。。我的神啊,人才是用来这样浪费的么? 有没有Materility的概念啊?这么傻的活,不会Book一个小朋友来做啊?用大Senior??Charge Rate肯定让客户无语 了。。

审计现场负责人在后台很忧郁地翻着各种账本。。。这个负责人好 像是本剧主人公之一,小野寺直人。。。确实够野的,好像因为过于Detail经常被Partner批评(-____-!!这可能么...现在的Par没有 最D,只有更D....)。 此人系本剧中所谓“严格审计派系”的代表人物,与“飞机派”的一些注册会计师积怨甚深,尤其是跟一位极其Rough,下Field只知道打Golf,随便 乱签Report的老CPA过解很 大。

乱七八糟惨不忍睹的审计现场被快速切换的镜头带过,然后镜头直接 转到了审计会议。。。。。。令人惊讶的对话又来了。那个小野寺直人不知道是脑抽还是什么,整个会议就说了两句话:“请允许我报告这次的审计结果。。当时我 们发现并指出的问题,贵公司并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据此我们XXX会计师事务所对贵公司的财务报表出具否定的审计意见。。 ”

然后就看到客户的那个董事长跳了起来。。。。五分钟后,电视画面 显示这个董事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跳楼了。。。 天啊!!!审计杀人了!!!! 沟通啊!!!大哥你怎么跟客户沟通的啊??搞的人家宁愿自杀也不出调整??!不服都不行了。。。这年头只见过有JOB不接的。。没见过有账不调宁愿被出否 定意见的。。。更没见过开完审计会议就哭着跳楼的。。。

这时候进入了正式的电视剧序 幕。。。。。一排排很傻的数字在屏幕上和黑客帝国一样滑个不停。一双双眼睛突然在数字背后一一睁开!!哇,好明亮,这是谁?!!操,原来是审计师的眼 睛!!!好犀利,好牛逼!!!音乐好澎湃!!! 我不禁沉溺于无限的YY和自我满足中。。。直到下面剧情中的会计处理让我更加大跌眼镜时,才清醒过来。

(未完待续)

评论1:

讲审计的夏季新番,我囧了。
日本的审计师真酷啊,一开始出Job的时候,两拨黑压压的人很有气势地对面对走到一起,我还以为,两个头头要掏枪互指脑门了呢,结果一人说:我们是日本会计师事务所的,请让我们尽快开始期末审计吧。汗~~~~~~~
翻这片子的是不是四大的啊
连放飞机这词都用上了...可以的

讲讲第一集印象很深刻的地方(个人认为可能会有虚构的成分):

1.日本的Auditor穿的都非常正式(即便是现场盘点也会穿西装)
2.日本的审计似乎更加着重Sales而不是Retain(后来主角都说他们的重点是收入和应收帐款。换言之,Cost相对不重要?)
3.日本的Auditor似乎比中国更累,这么大一家企业居然公司只出了2个人??
4.日本的Auditor地位很高(每次出job都会让客户总经理亲自迎接?)

2个人搞定现场?
怎么没看见他们OT吖
OT了好不好,田代要他们去吃饭都不去。
真好看,好期待下一集啊,可惜只有第一集,LZ知不知道日剧多久放一集啊?

评论2:

就 目前我看第一集的感觉来看,这本片子很牛很流氓,首先,编剧实在太辣手了,一集里面出现了两份否定意见的报告,我干了四年,那可是一份影子都没有看到过 啊. 其次,不停蹦出的专业词汇,比如:询证函拉,盘点拉,保密性条款拉,还有...放飞机拉,让我觉得很熟悉,而剧中人说出这些词时候专业的专注的表情,又让 我很..."雷",这就好比有个人,端着碗平时你常吃的米饭,对着镜头把它赞成山珍海味的感觉,很"雷".

反正呐,就是,原来审计也可以做成象FBI一样嗒,房地产项目也可以做出人命来嗒,银行也可以是拆台脚嗒,小朋友也可以凶manager嗒:P

强烈建议:把这本片子作为A2 training的material!

评论3:

日 剧总会推出这类职业剧呀,这次也不例外呢.以会计师为主的剧是不是又是一个新鲜的例子呢?感觉本剧还是不错的以其快节奏的剧情发展让人看得还是挺入戏的 呢.只是感觉还是有点把职业神圣话了点,竟然一个公司的全体高层向审计师下跪求情.还是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吧.不过里面还有一些专业的术语类的东西不留 神还真有点弄不明白呀,呵.对于日本的审计师制度还是不怎么了解,但此剧的确有点夸大.不过作为一部电视剧这样的制作还是相当有看点的,剧情嘛就是要紧凑 点好呀,不至于睡着嘛.

然而这项工作也是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呀,对抗时有发生.他们的对手最终是银行业?还是整个日本的经济体制?

评论4:

日剧你看么?审计的日剧
今儿从一哥们儿blog上看到了一部关于审计的日剧,转载播如下:
今天看到一个同行的同学的Space,内容转载如下:

额滴神啊~现在偶连娱乐都要和auditor相关鸟。。。。

最近估计作审计滴小朋友么都听说了吧~出来一部名字叫审计风云滴日剧。。。额滴神啊~

一上来就是qualify~然后客户跳楼自杀~~哦买高德~~难道日本同行滴job都是那么刺激滴嘛~~

挨下来滴客户就是巨额假账~客户为了掩饰还导致一个工人工伤翘辫子聊~~看到这里团子开始怀疑~~那个~~俺真地是在做奥迪特嘛@@

更令俺灰常震惊滴是~他们合伙人都是on field滴~~小朋友都是q滴~~ 泪奔~~~多么奢侈滴公司哦~~~还好俺米有出身在日本阿~~

八 过虽然有很多令人shock 的 point~还是值得一看滴~~因为里面滴客户一看到奥迪特就吓得两腿发抖~on field第一天pbc就乖乖准备好了~低声下气滴求你吃很贵滴日本料理~~最重要滴是通过这个电视俺才意识到奥迪特原来是那么伟大神圣光辉滴事业~~ 呃~~敢情俺做到现在一直觉得奥迪特是低声下气~到处谄媚客户讨pbc滴感觉纯粹就是一个错觉~~唉~~两年白干了~~

但是俺真滴很好奇~那个逼自己好友跳楼滴为啥可以审计好朋友滴公司捏~~他不是风格老谨慎滴嘛~~应该考虑independence回避一下滴吧~~呃~不明白阿~

~大家瞅瞅吧~~翻译是俺们公司滴哦~连放飞机都有哦~专业吧~哇咔卡

听着开头的解说和音乐,我忽然感觉我们好神圣好伟大啊。正剧一出来就是和客户开close meeting,跟客户谈未整改的SAD。很好,很强大。

太牛了吧也,我靠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薪收入对比

好不好在pwc也混了满满四年了。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现在国内四大的工资行情:

起薪 加班费 差补 cpa奖励 其他
第一年
kpmg 5000 1.68倍 150/天 600/月 证券从业资格证2500/月
pwc 5000 1.5倍 120/天 500/月
E&Y 5000 1.5倍 110/天 500/月
DTT 5000 1.5倍 150/天 500/月

第二年
KPMG 7000以上
PwC 6800
E&Y 6500
DTT 6800

Senior 第一年

KPMG 9600
PwC 9600
E&Y 10200
DTT 9500

Senior 第二年

KPMG 14000
PwC 13500
E&Y 16500
DTT 13500


Senior 第三年

KPMG 23000
PwC 20000
E&Y 22000
DTT 23000

Manager 第一年

KPMG 30000
PwC 30000
E&Y 32000
DTT 30000

kpmg男生最多,女生pp度排第四
pwc男生也不少,女生pp度排第一
E&Y男生最少,女生pp度排第三
DTT男生不算太少,女生pp度排第二

差不多我知道的信息就到这里,以上数据均为平均值。会计师事务所这一行嘛,简单来说就是拿得多,死得快,哈哈哈

2008年9月28日星期日

金融危机扩散 美国经济前景四种可能

| |
2008年09月29日12:00
尔街的动荡正撼动着本已风雨飘摇的美国经济,并可能在今后几个月中以贷款减少和利率上升的形式对家庭和企业造成冲击,分别导致失业率走高和企业利润下滑。

上周四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了此次危机给经济造成的压力,并预示今后的情况可能还会更糟。对产成品的需求8月份大幅下降,而新屋销售则跌至17年来的最低月度水平。在截至9月20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达到了911恐怖袭击后的最高水平。

美国领导人希望,政府大规模的干预,加上庞大的救助计划,将会缓解对经济的冲击。经济也正运行在25年来基本保持持续增长的可靠轨道上,这也会对经济本身构成支撑。

但信贷危机不断加剧所带来的扩散效应已经从华尔街蔓延到了各行各业。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Co.)上周四拉开了可能是一连串收益预警的序幕。许多企业都发现,它们在短期商业票据市场上的借款成本出现了上升。

对历史以及近期数据的研究显示,经济或将沿着四条可能路线中的任意一条度过金融危机。最可能的情况是以信贷紧缩长期持续为特征的经济衰退。但也不能排除另外三种情况──美元的危险走势、日本式的通货紧缩或经济显示出出人意料的韧性──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对经济在未来几个月中如何演变的深度观察:


信贷危机


有 两个相关联的因素处于美国经济困境的核心之中,这就是房屋市场低迷和信贷危机。穆迪(Moody's)旗下的Economy.com估计,在2004年至 2007年期间,银行大概发放了1,500万个不牢靠的抵押贷款,其中1,000万个将会违约。这些违约现象迫使房价不断下跌,促使银行收紧了贷款标准, 进而带来更多违约现象,形成了恶性循环。

金融机构的借款规模也过于庞大了。从2002年到2007年,金融行业的未偿债务从10万亿美元增加到了16万亿美元。该行业的利润在一段时间内也保持了强劲增长。但现在它们走向了相反的方向,使金融企业的借款要求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迫使这些企业不断收缩。

资 产管理公司BlackRock的固定收益联席负责人菲舍尔(Peter Fisher)说,这不仅仅同家庭有关。问题在于金融业自身也过度扩张,因此我们目前正经历的过程不只是购房者拖欠偿还抵押贷款的问题。这是金融机构不能 持续承受债务的问题。如果银行不能增长,那么信贷就无法增长。这才是美国陷入危机的推动力量。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的统计,第二季度家庭借款的增幅折合成年率放缓至1.3%,而在本个十年的大多数时间里,这个增幅一直保持在两位数。第二季度金融行业的 借款增幅为6.6%,而在本个十年的大多数时间里,这个增幅也同样保持在两位数。如果消费者和企业支出进一步疲弱不振,贷款增幅可能还会继续放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经济学家研究了1960年以来全球各地发生的122次经济衰退,结果发现同房地产泡沫破裂或信贷危机相关的衰退更为严重。

在 他们研究的21个国家的典型经济衰退中,国民经济平均收缩了2%。按美国当前的情况,这相当于经通胀因素调整后,商品和服务产值减少约2,300亿美元。 在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国民经济平均收缩5%,这相当于美国减少约6,000亿美元产值。根据IMF经济学家克雷森斯(Stijn Claessens)、科泽(Ayhan Kose)和特伦斯(Marco Terrones)的研究,在典型的经济衰退中,失业率上升0.6个百分点,而在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失业率则上升了1.7个百分点。按照对经济衰退的大多 数技术定义,美国尚未处于衰退之中。最简单的定义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两个季度收缩。但美国的失业率目前达到了6.1%,自去年初以来已经上升了 1.7个百分点,而且肯定还会继续攀升。

在IMF所研究的经济衰退中,平均的持续时间约为一年,但严重经济衰退结束的更慢,持续时间要多出一个季度。

马 里兰大学教授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说,信贷紧缩驱动的经济低迷的另一个特征是,随着社会保障和救助计划需要大量资金,政府债务可能急剧上升。她研究了800年来的金融危 机。她说,在1997年金融危机前,韩国的国内政府债务还不到GDP的10%,但此后上升到GDP的42%。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的长期经济萧条中,政府 债务增加的幅度更大。

在美国,政府债务相对于GDP的比例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2007年的比例是61%,而据IMF的数字,日本近年 的比例接近200%。莱因哈特说,这次危机之后,美国的债务势必会大大增加。这可能会让今后的美国政府在解决社会保障、医疗补助和联邦医疗保险相关预算问 题时受到限制。


危险的美元


一些经济学家正在讨论一种更糟的情况,虽然他们认为这种情况眼下还不大可能发生:外国投资者对美国金融系统的信心可能会丧失,他们可能会削减在美国国债、美国股票等美元资产上的大量投资。正是这些投资帮助美国人填补了开支和储蓄之间的差距。

美国这一弱点体现在其经常项目赤字上,这是衡量美国进、出口差距的一个广泛指标。这个数字一直在收窄,但去年仍在相当于GDP 5.3%的水平,以国际标准衡量,这是一个很大的缺口。它使美国人依赖于外国人对美国资产的兴趣大小,因为这是填补赤字的资金来源。

外 国央行从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中获得美元,又将这些美元中的很大一部分送回美国,购买美国国债和其他债券。截至2007年,外国人共持有大约57%的美国国 债,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他们还拥有美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公司债券和五分之一的所谓机构债券(即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机构发行的债券)。

如果外国人停止购买甚至开始抛售美国资产,则美元将下跌,美国利率将上升,从而进一步抑制经济。

1997-1998年期间的金融危机撼动了从泰国到俄罗斯的各新兴市场,危机期间,外国投资突然停止流入是常见的现象。风险在于,外国投资者可能会对美国经济前景感到非常担心,进而对在美国持有大量投资感到不安。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夫(Kenneth Rogoff)说,如果我们是新兴市场,那么汇率将下跌70%,利率将上涨25%,危机是会带来这样的后果。

他和其他许多经济学家都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实际上,目前外国投资者中间非但没有出现放弃美元资产的潮流,反而纷纷抢购。这表明,在这个动荡的世界环境下,他们仍认为美国国债是避险天堂,尤其是在没有迹象显示外国央行抛售美国国债的情况下。


日本式通缩


过去一年来,许多投资者一直都在关注通货膨胀的话题。在燃油和食品价格高企的推动下,7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较一年前上涨了5.6%,是17年来的最高值。

但这种局面有可能逆转。过去,信贷危机总是与通货紧缩而非通货膨胀相关联。在通缩状态下,价格不仅是涨得慢(这叫控制通货膨胀),而是下跌。

通 货紧缩也会带来问题,如果消费者和企业预计物价会下跌,他们就会产生推迟支出的心理,这会让经济进一步走软。通货紧缩是一个解决起来很棘手的问题。Fed 可以通过不断上调短期利率的方法来抑制通货膨胀,但对于通货紧缩而言,下调利率却是有底线的,当隔夜拆息利率调到零以后就无计可施了。日本 1998-2005年期间物价指数下跌了3.5%,政府花费了数年时间以零利率对抗通货紧缩,但收效甚微。

美国也有可能由于要摆脱信贷危机而陷入通货紧缩。当借款人陷入困境的时候,他们需要想办法融资,于是出售资产,导致资产价格走低。经济放缓同样也会给物价带来下行压力。较高的失业率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有更多人失业,这让在职人员在要求加薪时少了砝码。

通 货膨胀压力放缓的迹象已开始显现。例子之一是过去几个月多种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下跌,比如油价从7月份时的每桶145.29美元降到了108.02美元。据 高盛经济学家蒂尔顿(Andrew Tilton)计算,如果原油降至每桶80美元,食品价格上涨也开始缓解,那么到明年7月,总体消费价格将低于今年同期的水平。

不过,在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外的物价出现下降趋势之前,通货紧缩不会真正成为问题。眼下,这种情况似乎不大可能出现,因为过去几年来,食品和能源之外的商品价格一直相当地稳定。

2008年9月27日星期六

风暴核心是证券化 IMF诊脉124起银行危机

正愈演愈烈的华尔街金融危机究竟将耗掉美国多少资金才能平息,或许是目前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7000亿美元够吗?更进一步,美国政府参与危机的行动,最终将获利丰厚还是以亏损收场?

  “由银行危机带来的净财政支出是非常巨大的,平均约占GDP的13.3%,平均来看,用于银行业资本重组的财政支出中,能恢复的比例只有 18%,而在危机开始的前4年中,真实GDP的损失平均达到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份刚刚公布的一份工作报告指出。

  “这意味着,政府要想在任何资本重组中获利的可能性基本上微乎其微。”美林在总结IMF上述报告时表示。

  “尽管该救市计划能够解燃眉之急,但这并不是一个能够彻底解决金融机构顽疾的方法。”标准普尔的最新报告称。

  124起银行危机

  这份名为《系统性银行危机:一个新数据库》的报告,主要针对1970-2007年的系统性银行危机进行研究,并总结了当时为解决危机而采取的政 策对策。报告详细披露了37个国家发生的42次系统性银行危机中实行的危机遏制和危机解决政策的数据,另外还包括货币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数据,可谓目前 最全面的银行危机数据。

  该研究发现,在过去的27年全球共发生了124起银行危机。其中,1990年代初期是银行危机的频发期,到1995年时发生了最多的13起,而最近几年,银行危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IMF指出,银行危机存在一定的共性。而这种共性或许可以为投资者理解当前的危机提供更好的角度。

  比如,55%的银行危机都伴有货币危机;而很多银行危机都始于信贷扩张,该比例占到全部银行危机的30%,一般来说,危机发作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可达25%;而危机开始之前,宏观经济通常就已经转弱,财政赤字、经常性账户赤字、通货膨胀已经提前出现。

  在危机的处理阶段,IMF认为,该阶段应该分成两段,首先是危机遏制阶段,最后才是危机解决阶段。

  在危机遏制阶段中,通常的特征包括:71%的危机遏制中,都采用了大量的流动性支持,历史上最高的流动性支持数量惊人,达到了存款总量的28%!而在29%的案例中,都曾使用了一揽子担保政策来恢复信心,该政策的平均期限约为53个月。

  银行危机的特点

  在最后一步的危机解决阶段中,IMF概括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监管宽容延长,在此期间,银行被允许通过夸大自己的资本金来a避免贷款供应收缩带来的 损失,有67%的案例如此,而在35%的情况下,银行尽管技术上已经破产,但却不会被监管干预,在73%的情况下,谨慎监管的原则被放弃或者没有完全执 行。

  “目前来看,监管宽容实际上是起到了反作用,因为银行会在政府未来开支中,冒更多的风险。”IMF指出。

  另一特点是,在这一阶段,有86%的情况下,政府干预通常是以银行倒闭、国有化或者支持并购的形式进行;51%的情况下,危机都会经历向外国机 构出售资产的阶段;此时,越多的银行倒闭,就意味着财政成本越高;而一揽子担保计划,则有效的减少了银行倒闭的情况;48%的情况下,都曾成立了银行重组 机构;60%的情况下,都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理不良资产;76%的情况下,银行都被政府重新调整资本金,主要是通过现金、政府债权或者次级债等方式进 行,而在资本重组中,通常都伴有约束性条款;平均来看,政府在资本重组中付出的成本约占到GDP的6%;从积极的方面看,资本充足减少了输出性亏损;危机 时期的货币政策一般都是中性的,而财政政策都是扩张性的;等等。

  “最令投资者记忆深刻的要数1990年代的日本银行危机。”美林的日本首席经济学家Masa Kichikava最近在其报告中写道,目前的金融危机与1998-2001年日本发生的银行危机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1996年,日本也曾营救和处理 房地产贷款公司,1998年,一家大型证券公司倒闭,1999年很多大型日本银行开始入股证券公司,1999-2001年很多日本金融机构开始合并,而在 1997-2000年,日本的保险公司爆发危机,等等。

  一切都十分相似。

  “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次风暴的核心问题是证券化,而不是传统的银行贷款,这使得危机随着市场价格不断下跌而传播的比传统银行危机更快。”Masa Kichikava表示。

  救市的后果

  “美国的银行危机并非空前,也不会绝后。”美林表示。

  上述研究数据已经表明,在银行危机中,政府的救市是一种耗资甚巨的行动,而尽管最近关于“美国财政部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是否可以被理解为政府替纳税人投资”的讨论看上去有些新意,但不幸的是,“政府要想在任何资本重组中获利的可能性基本上微乎其微”。

  最重要的是,“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可以有助于减轻预算负担,因此成为过去解决银行危机的特征之一。”IMF的这一结论让很多美元投资者有些胆战心惊。

  “可以回想一下,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金融危机是怎么解决的?基本上就是相当于把美元贬值了70%来解决的,这次7000亿美元恐怕也是差不 多。”香港中文大学财务系教授刘民告诉本报记者,估计这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当中,不会仅仅是美国纳税人在承担,而是全世界纳税人在共同承担。

  这几天,关于这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的具体实施计划,争论不休。

  除了这么庞大的资金将怎样支配的问题之外,“买单”的价格也是关键所在。

  “决定这项提案能否最终成功实现保存金融行业信贷价值的目的的关键因素在于,财政部将用什么样的价格来购买这些资产,随着价格的不断波动,要定出购买价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标普称,“购买价应该根据最后可见的市场价,或者内在价值,或者在两者之间取值。”

  标普指出,某些市场价格是因环境压力而迫切需要出卖资产时定出来的,因此,如果政府按照这个价格定价的话,那么部分金融机构将不得不由于处理这些不良按揭资产而产生创纪录的严重亏损,而这将“降低这些金融机构的资本金,从而破坏这项救市计划的初衷”。

  标普称,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建议用一个接近持有到期价格的价格来买这些资产,而不采用当前廉价市场价格,“如果按照接近内在价值的价格定价,我们可以预计,将有很多金融机构会加入到这个计划中来,这将对银行业来说是最有益的。”

2008年9月26日星期五

谁来拯救美国


谁来拯救美国

谢国忠 (丛玫 翻译)

谢国忠
  禁止卖空、成立收购呆坏账资产的政府公司和担保货币市场基金,这些措施正在救助美国金融市场。但这些措施可能都是临时的,美国仍需要另找资金来支付不良资产处置带来的损失,减少实体经济和金融环节的杠杆比例。前面的道路漫长而艰苦。全球也许不得不一起来寻找解决方案。

  市场的压力已经迫使美国政府采取阻拦的新措施。这场危机的根源是过多的杠杆,尤其是华尔街的经纪商,卖空者们学会了如何对付这些人。他们卖空股票导致恐慌,使交易对手仓皇而逃。流动性缺失的后果使得高度杠杆化的经纪商流血而亡。很显然,禁止卖空将让经纪商活得长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华尔街在高科技泡沫破灭后,创造了卖空者和对冲基金来活跃华尔街的生意。就像一个现代版的俄狄浦斯悲剧,他们回到家里,杀死父母,然后抢占房屋。

  然而,技术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基本原理。单纯依靠杠杆存活的模式是不能长久的。去杠杆化是不可避免的,这也许导致一场痛彻心肺的衰退。美国的所有产业都过度杠杆化了。他们能从哪里找到钱来调整资本结构呢?

  美国经济现在资本缺乏。通常的内部解决方案是用一种债务形式代替另外一种。现在的方案就是这样的。当骗局玩完时,唯一的办法就剩下了印钞票。这最终会导致美元的崩溃和美国恶性通货膨胀。

  世界各国应该联合起来阻止这样的悲剧。比如,中国、日本、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国家应该和美国政府一起坐下来,找一个资本结构调整的办法。他们应该把手中的美国国债等债券资产换成股票等权益资产。

  这个世界对为美国危机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充满了兴趣。如果美国人为了解决问题而去印钱,这将毁灭其他国家的美元资产,导致一场不可估量的全球低迷。美国提高杠杆率在过去10年间提高了全球经济的需求。美国贸易对手中的高额外汇储备和美国经济过度杠杆化,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看起来,解决问题需要双方都参与。

  美国需要改变它的政策以有利于外国投资。对于非西方国家投资的恐惧,将是主要的障碍。

  债券和股票调换的量级将是巨大的。美国非金融债占GDP的比重去年上升到了226%,10年前还是183%。金融债从10年前的64%上升到了114%。实体经济也许需要40%GDP的额外股权,或者说5.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股票市场的1/3。外国资本需要占到其中的至少一半。

  金融部门的资本需求要取决于它的去杠杆化程度。去杠杆化的额度也许在5万亿到8万亿美元之间。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不良资产。由于整个损失和这场危机开始的金融总量相当,因此外国投资者有必要成为大的金融机构的主要持有者。去年,美国金融机构已经出售了一小部分股权给主权财富基金。因为没有这些机构的控制权,其他国家肯定会对他们遭受的损失感到愤怒。随着未来筹资金额的增加,美国金融机构也许需要将他们的控股股份卖给外国人。

  尽管上述提议对世界来说将是双赢,它真正实施的几率却很低。美国仍然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的国内政治太孤立和排外。尽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他们却总像是最大的债主。美国人也许需要经历更多磨难,来改变他们的态度。

  下一步看起来像是要把私人部门债务转移到公共部门。方案中接管不良资产的美国政府实体提供了这样的工具。理论上,它放松了对不良资产的出售。不过,谁会买这些呢?谁会为这个来负责呢?所有的美国人都拥有太多债务了。只有外国人才能提供债务和股权交换的资本。然而,不愿意接受非西方国家投资的观念,可能会迫使美国去印钱。美联储能购买联邦政府发行的所有支票来负担不良资产处置的损失。这将导致高通胀。当外国人抛弃美元资产时,美元就会大幅贬值,美国将面临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混乱。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景,外国政府应该将他们的美国国债换成股票,那些能够在通胀时期更保值一些。美国股票物有所值。股票价格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下降,但是它们现在比美国国债更有价值。

  如果外国人能够这么做,就能使得美国经济的资本短缺轻易化解,也能阻止美联储印钱从而推高国债收益率。也许,外国人能拯救美国。

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

CPA考试经历及心得

版主可以告诉我们 你的CPA考试经历么

高手这个这个太太高抬我了吧?(*^__^*) 嘻嘻……引用汤唯的话她说她并非明星只是大众对她关注的多些而已,所以我也并非是高手只是力争做我选择的各位老师的好学生听老师的话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而 且自我评价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能做住板凳的人也并非有希望一次通过5门所以2006年在征求了众位学友意见之后还是决定采取2年或者3年保底打法吧。

我 吧高中大学都挺贪玩的,2005年其实我就报名了不过没学后来就放弃了。2006年我哥哥和弟弟一个绿卡成功一个申请留学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或者压力 吧痛下决心决定参加CPA考试而且要通过考试。2006年报了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会计因为2007年重新颁布,2006年都是旧知识所以就放弃了,所以 考这2个比较简单的2006年学的还是比较轻松,不过也学的糊糊涂涂的,但是也要特别感谢田明老师和郭守杰老师了,最初报了闰老师的课,我基础差本科又并 非会计专业所以闰老师她那种应试教育的方法的基础班我不适应感觉就是学不明白,后来在学友的推荐下了跟田老师学财务管理,田老师非常的适合我这种没什么基 础的人因为他的精讲班不仅仅是讲教材分析教材而且还讲授学习以及分析财务问题的方法,教你如何去灵活运用公式。可以说第一年跟田老师学了财务管理对于 2007年我学会计以及今年学审计的帮助的利益很大因为会计金融资产以及第10章或者说其他章节用财务管理的角度 那种分析性思维方法考虑问题非常易懂。而经济法因为我大学学了点法律而且郭老师讲的也真就不错认真听讲再把轻松过关1做了几遍就及格了。不过后期学的有点 骄傲了又第1年考加上做练习题也基本上会做后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考试考的也不是很理想以为不能及格了不过老天爷照顾我都70多分及格了。

2007 年考的会计 税法,也是自我评价的原因吧没胆量加上审计一起考而且因为CICPA的原因5月份报名再加上开班晚网校又打压张志风老师所以我学的也是很匆忙,每天上午给 会计下午给税法,而且又都是社会人所以晚上的时间并不一定能保证给学习,刚开始一直以为自己学的不错,又骄傲了,但是后期在众多学员的强烈的压力下张志风 老师的习题班8月份才姗姗来迟,他的习题班出来又傻眼了,投资的购买法以及一些难点问题基础班的学习根本就没彻底理解透虽然轻松过关1的练习题做了很多次 但就是因为做了很多次是把答案背下来而已并不是彻底理解了,所以发觉原来自己参加会计考试并不是10足把握及格,这样8月份下旬又跟着习题班重新学会计这 样就到了9月份,9月份大家网的模拟题也多,财考网就12套题再加上张志风老师的模拟题6套以及实验班的模拟题也是手忙脚乱的,结果税法基本上没做题只是 把教材熟悉熟悉就这样参加考试了,税法题做少的后果就是没答完卷,而且小税种又没重点学所以哪几个小税种的题我都没做完,而会计因为题做的多下的工夫大所 以答完卷还有10多分钟时间,不过英语都忘光了也没办法哪个时间只是把自己的考试答案抄了下来对答案用了。

所以我觉得要想通过考试必须学的扎实,选对老师,多看书,多做题,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与他人沟通交流,这样通过他人的疑问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因为我现在忙着考CTA 5门,所以时间也不允许做一些整理,抱歉啊,但是我把我认为是重点的资料写出来吧。

会计 :

张志风 习题班 讲义的题必须彻底弄明白,很有难度。

郑庆华大题精讲必须做,很有跨度。

税法:

中华会计网校的实验班测试题以及模拟题必须做。

财务管理

刘正兵 以及田明 闰老师的习题时间允许都做下。

经济法:

郭守杰的习题班必须做。

审计因为我今年才考就不说了。

不过都说范老师的题好。

练习册1到2本足够,太多也做不过来,而且浪费金钱。2007年练习册我每门都买了4本以上但是大部分练习册垃圾,根本不值得一做,题目难度够不上太简单。

轻 松过关1 的会计 经济法 财务管理 必须买。至于会计 经济法 我感觉一本轻松过关1 足够了,反复做,做3遍以上。如果感觉太单薄,会计就买郑庆华编写的 以及财务管理 用田老师 的编写的,我印象这2本都是是新华网出的。而且2007年张筱兵课件中重点推荐的练习册就是张志风以及郑庆华编写的这2本。

今年轻松过关1 审计由刘圣妮主编值得关注。名师课堂 审计 范永亮编著也值得关注,2007年都对名师课堂 审计评价很高,所以这2本练习册我都要买了,因为今年我就听这2位老师的课,而且范老师的大题我也做了一些,也的确不错。

税法 因为去年我买了 轻松过关2 名师课堂 梦想成真 精读精讲 应试精华 ,这5本练习册,而轻松过关2 的优点是讲义编的特别好,每个重要知识点都有例子分析。

精读精讲 的优点是一些重难点内容高于教材分析的非常清晰,让你知道所以然,为什么那样做。

而梦想成真 难度不够,与考试不达边,也放弃了没做。

但是只有应试精华练习册的练习题最好,题多知识点全综合性强,2007年的税法考试的个税这本练习册就有原题。http://www.yingshijh.com/ 这个地址 你可以看一下。所以,我重点做的练习册是 应试精华以及轻松过关2的真题分析。

2年4个月,我就这样通过了注会和注评

看过网上很多人的抱怨,很多的人的灰心。我也来说说我的考证经验吧。源自中华会

计网校


  以前未考证的时候,我连会计的借贷是咋回事都不清楚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陪

一个朋友去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报名的时候,随口问了一句,会计的等级是咋回事啊

,那是第一次听说注册会计师,我就说,那我可以有资格报名不?当时我记得那是一种

质疑的眼光。也许对于老会计人员来说,这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可是对于我来说,

却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注会有多难考。不过我当时听说考了注会后

会待遇很好,当时的我别无选择,因为那时候的我已经被医院宣判了,因为身体原因,

我被剥夺了做母亲的权利,我唯一还有希望的是看是否可以做试管婴儿,但是那是需要

一笔金额比较大的费用,而且因为这个原因,我不知道我的老公什么时候会离我而去,

我唯有靠自己我才能够站起来了。


  我记得那是2004年4月21日,我报考了注会的会计和税法,4月21日-5月8日我买了初

级会计入门来看。5月8日我领到了注会的辅导教材。我辞掉了工作,全职在家备考,我

报了辅导,用了四个月时间,取得了会计62分,税法62分的成绩。当然,别人也许会说

,你是不是很聪明啊,是不是记忆力很好啊,其实不,我是头一个糊涂王。曾经有一个

朋友戏说,“兰,我就不明白凭你这个记性咋能通过注会呢?”。我的经验就是,有一

个动力让自己坚持不懈,有一个计划让自己按步就班,我有一张计划表,每天就是按计

划表去学习,如果提前学完,我会好好休息一下,如果没有学完,我会再晚再晚也会完

成,如果万一完成不了,明天,后天我一定会把他补回来。我也不是学习的疯子,觉得

学习中有无穷的乐趣,我很依赖网校,如果那天不能听课,那天的学习是绝对完成不了

,但每一次听课,都会成为我的催眠曲,每次都是听到不足20来分钟,我都会催眠过去

,睡过半个小时后,精神状态特好,想睡都睡不了。学习效率都挺高的,也有过想过放

弃,但是我只能算是背水一战,就这样,在四个月里,我把会计和税法的听与看都用了

三遍,做了二遍练习。每天平均的时间应该有十个小时吧,所以我过了,但我真的觉得

来之不易。九月后因为尝到了甜头,觉得注会并没有大家所说的那么恐怖,更有了信心

了,就想着2005年再把其他三门突破。达到自己的目标。考完后,我就开始备考2005年

的审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就在十一月份的时候,家庭开始出现变故,由于自己太用

功,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学习上,老公也来了个红杏出墙。他有了外遇,那一次大吵一顿

,我离开家,找到了一份工作,(我有报关证),但是我放弃不了考注会的念头,我回

到家,想搬走的注会书的时候,那沉甸甸的书,足足有几十斤呢。再加上老公的信誓旦

旦的保证,我又留下来,但是没隔多长时间,再一次传出老公与以前的初恋情人感情死

灰复燃,甚至到了经常夜不归家的地步,我质问他,作为老婆,作为媳妇,我都尽量做

得最好,为什么会这样?他跟我说,就是因为我后来不能常常陪他散散步,打打麻将,

晚上吃吃宵夜,所以就有了别人乘虚而入的机会。我尽可能去对这段婚姻做了挽留,可

是无济于事,走火入魔的老公,觉得家花哪有野花香哦,那时候的人整个处于崩溃地步

,有想过放弃一切的念头,甚至包括生命,更不用考注会了,那时的脑袋就是一遍空白

,看不进去一个字。根本就学习不下去。就这样,一直拖到五月份,变本加厉的他让我

心灰意冷。最终我选择了离开,选择了起诉离婚。我记得我离开家的时候是05年的5月,

我的离婚是6月份开庭。这段时间一直沉浸在那种情绪中,无以自拔。当然,那次离婚是

调解不成,判决不离。(他的初恋也已经有家庭,和他结婚是不可能的,他感情可以越

轨,但是离婚对他来说,却是不愿意的。)可是对于我来说,即然已经知道,就不可能

装作不知道,还有已经知道没有小孩,他即然现在可以背叛,更难免能保证将来不呢。

勉强维系本不牢固的婚姻有什么用呢。法庭宣判后,我还是没有搬回去,也再也没有见

过他一面,不过我的心已经开始可以静下来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外面租了一间房,还有

三个月的时间,我只能全力一搏。我已再无退路。这一次,上天依旧垂怜我,我审计63

分,财务管理68分,经济法77分。对于我来说,因为从没有接触过审计,审计对于我来

说,感觉很悬很虚,而且对于简答题的方面,我前面也说过记忆力是我的短项。所以学

起来有些吃力。考完后也就是审计最没有把握。当然还是勉强过关了。


  补充一下,很多人都知道,一旦参加了这种考证之路后,就很难以停下来,还没考

完这个证又想考那个证,就在05年还有注会三门没考完的时候,有朋友建议,再考个注

评也不错哇,后来一看资料,对哦,注评五门,有两门跟注会完全相似。相信肯定不会

花太多的精力。就在同一年,我又报考了注评的财务会计与经济法,当时,由于注会是

04年刚过,05年还在学习注会的经济法,所以注评的财务会计和经济法我总共只用了一

个星期的时间,很轻松的就拿到了两个合格,当时不知道如何查分数,但是相信应该七

八十分应该不在话下,考完注会以后,在等待成绩的时候,我找不到事务所实习,就在

一个朋友的房地产估价所上班了。那段时间朋友就劝我考注税,说注税是注会,注评,

注税中最容易考的证,而且大多都和注会有些重复,花的精力不会太多,到十二月份的

时候,我因为忙,就托朋友替我报了名。当时我想一次把注税全攻了。到了二月份刚过

年的时候,我就把工作辞了,(当时,我已经第二次起诉离婚,法院判决离了)全力以

赴备考注税一直到六月份,我把所有的教材,听课,练习全温习了三遍,记得到了06年

的6月19日的时候,我就领注税准考证,负责人告诉我,我因为是报名的时候没把原件拿

过去,人事局打电话通知我的时候,因为我朋友把电话填错了,通知不了我,就搁在那

儿了,没有报到省里去。我记得我的眼泪马上刷刷的流下来。那种委屈,那种难受劲儿

。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相信每一个用过功考过证的人都能体味出来。


  我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心无旁骛地想一次过关。却是这种结果。我花了十来天

的时间才把这种情绪调整好。我还有注评呢,我怎么可以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无可挽

救的事情上呢。但是对于我来说,只有两个月多一点时间,我要如何才能把时间安排过

来。(我坚信考试没有任何捷径,考不过也不可能是题太偏的原因,别人能过,你就不

能过吗?只有你真的学了,认真的,努力的学了,离通过就不会是太远。我的每一课考

试,我订的计划都是听课三遍,看书三遍,练习二遍,我只有拚命的把时间挤出来),

我订了一个计划表,当然我也是全职的,我记得好像是三门第一遍是40天,第二遍是30

天,第三遍是25天,留几天练模拟试卷。每天的时间保证在十个小时以上。那时候,我

觉得机电最难,建筑第二,资产评估因为有了在房地产估价的经验及考注会的财务管理

的知道认为并不难。第一次看机电的时候,看完,听完第一遍,合上书,什么都好像弄

不明白,什么都想不起来,就好像从来都没看过一样,对于不是学这些专业的人来说,

学习起来真的很困难,如果不是因为已经财务会计与经济法,想着反正已经有个注会证

,有可能已经放弃了。后来,学完第二遍,第三遍,心中就有谱,拿起机电书来,都能

说过丁丁卯卯的,什么传达路线,什么计算疲劳寿命,心里一点都不发怵了。上个星期

我查到我的成绩了。资产评估72分,建筑76分,机电82分。所以我佩服的人不仅仅是辅

导的老师,也佩服那些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而能过的人。


  我在两年零四个月的时候,我从一个毫无基础的人拿到了注会,注评证,摇身一变

,成了大家口中所谓的双师,如果不出那意外的话,我也可能是三师了。今天我把我经

历不带一点水分说出来,不是想得到别人对我感情方面的同情,对我毅力方面的佩服,

因为我看过很多篇文章,论坛上的贴子。很多人总是把考三证,视如畏途,要不就是没

看过的时候,觉得出题的老师不好,太刁太偏,要不就是辅导的老师不行,没有达到辅

导预期的目标。而我只想说的是: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真正的努力过,真正的奋斗

的,你就绝对行的。

很多学弟学妹不知道如何选择计算器.我简单提供个参考.

[replyview]

CPA 考试 财 税 会 的计算量是非常大的,必须要有个上手的 熟练的计算器, 30多块钱有M+ M- 那种出纳用的10位大号计算器考试足够了!必须是这种大号的,输入数字的时候摁着得劲! 小键盘跟个针鼻似的输入容易错误!而且买的时候对于键盘必须挑一个平衡性好的,别碰一下边角数就出来那种.但是必须从一而终 这个计算器平常练习用一直用到考试!!

财务管理不需要计算折现系数,考试也都给,如果计算标准差 离差之类的考试一般不可能考,如果心理不托底,对于财务管理就带两个计算器一个多功能的(因为键盘小输入不得劲,着急的情况下容易输入错误),一个普通大 号计算器 ,但是计算会计 税法 以及财务管理的普通加加减减 用普通计算器足够了,但是要学会 M+ M-功能,特别是涉及那种长式子好几个数一起输入的的计算题(这3门都会涉及到),因为你必须是右手拿笔左手4个手指头要同时学会同时摁数盯着屏幕看差 错,1.5秒内把这个长式子正确的通过M+ M-输入再通过MRC计算出来就OK了,用M+ M-的好处就是有输入错误的数字不因此而将前边的几个数字清掉重新输入~

BTW: 计算器的确很重要,今年会计的考试,我提前15分钟+答完考试卷与计算器的熟练程度密不可分!! 一定要熟练掌握计算器的运用。

没语序,对付看吧,大概就哪个意思[/replyview]

2005 年开始考cpa,当时还是大三的学生,时间比较充实,而且没受过打击,雄心壮志地报了四科(除了经济法),从四月中开始看书,因为第一次接触cpa教材, 先每科都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看书和做练习(东奥的轻松过关),按财管-税法-会计-审计的顺序看下来,大概七月初完成了第一遍的看书。第一遍看书主要是将书 里的重点字句划出来,再做练习题中的往年考题和相关习题等。当时的感觉是财管比较有信心,税法和会计也还好,就是审计完全找不到方向,好像完全学不到东西 一样。然后我就回家过暑假了,谁知家里太舒服反而完全看不下书,蹉跎了一个月以后,8月初才回到学校开始第二遍的学习,当时只剩下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从 5月初看完财管到8月,已经有3个月没有接触过这一科,发现我完全忘记了财管的内容,所以当年财管的失败不是没有原因的(才41分,呜呜)。那个夏天,忍 受着炎热的天气,忍受着暑假唯一开放的恶劣的饭堂,每天早上八点出门看书,晚上十点多才回宿舍洗澡睡觉。第二遍的学习我主要是看着第一次看书是划出的书中 重点开始做笔记(每科满满两大本啊,手写的),再将第一次做错的题目看多一次,将觉得比较难和较为重要的标示出来,主要是为了方便第三遍的快速梳理,因为 已经没有时间再详细看书了。当时我做了一个每天学习内容的计划表,基本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好像是9月初才看完了第二遍,第三遍主要是看自己做的笔记和标 示出来的练习题,再总结出几页纸的重点,方便临考前看。再将近2年的考题做一遍,算是熟悉一下完整地做一套题。然后说到考试了,由于我报了审计,税法和会 计三科,第一、二天是连续作战,考到会计几乎已经没有精神了,而且当时也没有把握好会计考试的策略(这个我下面会说到),所以当年的会计也只有51分。税 法和审计都是低空飞过,特别是审计,我到现在都觉得自己运气很好,最没有信心和方向就是这一科,答得最少也是这一科,如果当年不过,我觉得可能现在都可能 是不过的。
2006年大学毕业,经历了从学生到工作的转型,这个过程其实很不好受,而且我的动力好像在第一年完全用完了一 样,06年拖拖拉拉地直到七月中旬才开始看书,这一年报了剩下的三科。会计简直就是在吃05年的老本,我只看了一份郑庆华的讲义和05年自己做的2本笔 记,看了一些往年的考题,完全没做过练习,就去考试了,幸好当年碰到新旧准则过渡,很多重点章都没有考,很幸运地就混过了。经济法就很认真地看了三遍,第 一、二遍是看书和郭守杰的讲义,第三遍是看自己总结的笔记,看了往年的考题和做了一些客观题。因为以上2科都还算比较花时间看,最后剩下给财务管理的只有 一个星期了,看了一遍讲义,连练习都几乎没时间做,而且最后考试的时候计算器又坏了,所以财管考了2年都是四十多,我连说自己运气不好都不行,绝对是实力 问题。
07年考一科财管,比起之前算是比较轻松。因为之前的基础打得不好,我先把书看了一遍,顺便看了往年的考题(没有做练习, 因为做不下去,这一点我考试时懊悔得差点想撞墙,),第二遍看中华会计网的讲义和做电子书里的客观题(顺便总结了一份客观题的考点,居然真的给我押到几 题),第三遍主要想练习大题,但是到最后时间所剩无几,草草做了一些,导致考试时对着十分简单的计算题一头雾水,当时就后悔得要命。还好我的客观题答得还 不错,要不然真是给自己的懒惰害死了。财管的大题练习是很重要的,大家千万不要轻视它啊!
其实我觉得CPA考试,一半要靠努力,一半要靠方法,再加上一点点运气,以下所讲的心得只是我考试中小小的体会,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是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关于看书
1.复习必备的3份资料:教材,习题(似乎东奥的比较好),电子书(来自网络上同仁们的无私奉献,我一般看中华会计网的讲义)。
2. 我的经验是第一遍先通读教材,结合习题中的考点精讲和电子书的讲义,把书里的重点字句划出来,方便第二次看时可以节省时间。(个人觉得教材的废话实在太多 了)结合习题中每年考题部分,在书中标示相应的考点(注明考试年份,考题类型),使你能直观地把握真题的方向,比较容易抓住重点复习。(有些科目的某些章 节来来去去只在几个地方出题)
3.第二遍复习主要看书里划出的内容,如果时间允许和自己愿意的话,最好可以自己总结一份笔记,总结有利于你进一步理解书中内容,更有条理地记忆,也方便随身携带,在临考前时间紧迫的时候可以迅速翻看。
4.第三遍主要是看笔记迅速把书里的内容过一遍,遇到仍不熟悉或很重要的知识点再列一张清单,考前再看一遍。
二.关于做题
1.税法的客观题需要大量练习,因为知识点太细太难记忆;主观题也要多做,因为陷阱很多,你只有做题才能在不断犯错中加深记忆。我当时用的是轻松过关1,它的题量比2多很多,也不会太偏。
2. 财管的客观题没法练,因为练习题根本和真题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练习题太简单太直观,真题却是很多知识点的揉合,甚至是书中你完全忽略了的地方。财管的客观 题只能靠看书,仔仔细细的看书,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再仔细研究一下真题的方向。今年终于找到感觉还可以的客观题,是电子书里中华会计网的基础班练习,好像 有一两题和今年的真题一样的。财管的大题就真的要多做练习,不仅要懂知识点,还要知道怎么用,不只是背熟了公式就可以的。我今年就是懒得做题,导致考试时 对着十分简单的计算题一头雾水,简直想撞墙啊。
3.会计的单选越来越偏向计算方面了,多研究下真题就会知道每年出的知识点都差不多。多选主要是考 一些规定,多留意书中一个知识点包括多点内容的部分,其实也不多。大题还是要练一下的,重点做真题,真正把真题搞懂能全部做对就不错了。会计的练习也是要 挑和真题相似感觉的题才做,有些题真的就是印来占地方的。
4.经济法主要靠记忆吧,客观题可以做一下电子书里中华会计网的练习(应该是郭守杰编的 吧),主观题也可以看看,可以自己口述或在纸上把答案简单列出来,要是不记得就快点找书中内容背诵,经济法变得快,每年的大题无非就是新增章节,公司法, 证券法,合同法,都是必考的大题。
5.到了审计,这科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复习和做题,练习没有看到有一点真题的感觉的,完全就是直观的书中内容,考试时哪里会这么简单啊?所以还是要做真题啊,或者自己努力寻找一下有用的题吧。(复习的方法在下面讲)
6. 总之做题对CPA考试是很重要的,但是做题不是盲目地把习题册填完就算,而是要有目的有方向的做,做对你理解掌握知识点和对考试有帮助的题,不要钻太偏太 难的题,也不要忽视基础理论的练习。最重要的是要真题理解透,掌握好,再适当做一些差不多难度和类型的题。CPA考试的题目通常有大量的陷阱,要做题时要 注意总结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在反复练习中将这些问题消除。
三.关于考试
1.必备物品:质量较好写起来舒服的笔,可以提高你答题的速度;涂 改液及胶纸之类千万别带,因为用了是不给分的;标识比较清楚的手表,不是每个考场都会有时钟,做题时要随时根据剩余时间调整策略,手表是很重要的;2个以 上的计算器,千万要买质量好的,这是我遇到过的最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在考财管时遇到计算器坏了,真是欲哭无泪啊。
2.初次考试的人要注意:CPA考试有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要把大题答题纸上的一张条形码贴到答题卡上,千万别忘了,要不然你的大题就没分了。
3. 在填好资料和可以开始动笔之前,会有几分钟的时间,很多人都会趁这个时候开始答客观题,但我觉得这段时间最好先把整张试卷浏览一遍,特别是大题部分,看看 几个大题到底考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你掌握得如何,那些大题的步骤繁不繁琐,计算麻不麻烦,你对哪些题较为有把握得分,先理出一个答题的大致顺序来, 先易后难,把能拿的分先拿到手,不要为了钻没把握的难题而最后不得不放弃自己可以得分的地方。而且先对试卷有个大概的了解,也能使你心中有底,做起题来也 少了几分慌张。而在浏览的过程中,你可以把题目会用到的比较繁琐的公式先用铅笔写在试卷上,或者将某些答题的法条先简要地写下几个字眼,因为答完客观题之 后,你的精神已耗费了不少,到时头脑也没有这个时候清醒了,有些本来就记得不太牢固的东西可能会遗忘或者不太肯定,先把它写下来比较保险啊。
4. 说到考试的策略,我觉得最重要的两个字是:放弃。CPA的考卷一般是答不完的,要通过考试不是要你做完更多的题,而是要你做对更多的题,速度是一定要有 的,但是要来自平时多做练习的日积月累,而不是在考场上心急如焚地一味求快,太急躁的心情只会让你失去清晰的思路和细心的计算,而面对超多陷阱计算又繁杂 的考题,你所犯的错误只会比平时更多。上面说到做题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把你有把握做对和比较容易做对的先做好,先拿了一些分在手,才可以用较为沉稳的 心情去应对其他难题。另外,有几类题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我觉得是应该先放弃的:
(1)具有总结性意义的计算:比如税法的所得税大题中的最后一步关 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虽然只是数据的加总,但由于它是以上十几步的总结,在你根本无法保证自己每一步都能算对的情况下,做这一题得分的几率是很低的,不 如放弃;还有就是审计或会计在调帐之后编制报表的题目,也是跟之前的调整息息相关,计算又繁琐,所占得分也不多,在时间不多的情况下,不如不做。
(2) 计算复杂易错费时又占分数极少的题目:比如财管那个相关系数的公式,本身公式的记忆就十分困难,计算起来不仅要对一堆数据列表之后平方再加总再开方,一不 小心就会出错,而就算慢慢做好运做对了,所得也不过是区区2分。还有某年的计算题的最后一步,要算一个公司的现值,需要将几年的现金流量先算出来,再乘以 不同的年金系数,这个计算过程单是按计算器都很容易出错,得出的数据又有很长的小数点,还要小心不要抄错,总之你十分谨慎认真地做完这一切之后,得分大概 不会超过3分,但浪费的时间和精神可真的不少,完全不成比例的。
(3)题目中一环扣一环,一步错以下就全部完蛋的题:最典型的例子是会计中的长期 投资题目,特别是那种综合题,从初始投资成本确认,到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其中又有收益和股利确认,再到减少投资,从权益法转成本法,之后再摊销等等,这一 大轮下来,就算你思路再清晰,对每一步的分录记得再清楚,也难免会出些小错,而你的一步的小错,会导致你后面完全正确的分录的金额错误。当然,我不是说要 放弃这种综合题,而是当有另一道综合题是对每一个审计调整事项做相应分录,而各步之间均无关联的话,那你一定要先选择做这种啊。我第一年考会计的时候,就 是自认为对长期投资和合并报表熟悉无比,先做了那道大题,耗费了很多精神不说,可能真正拿到的分也不多,最要命的是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清醒去做另一道关 于审计调整的题目,天知道那道题才是比较好拿分的啊,唉……


☆★ 不会下载或不能下载请看这里 ★☆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shine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贴子:7610 金钱:74520 金币:53 积分:272 魅力:357 精华:52 注册:2006-11-25 21:05:00
发贴心情 Post By:2008-4-27 22:16:00

四、关于各科要点
1.经济法
(1) 经济法是有重点可以抓的,每年的新增章节,加上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都是必考的大题,有人说把这几章搞好了就可以去考试了。但是我觉得在有时间的情况 下,把其他章的要点熟悉好了拿多点客观题的分对及格也比较有保证。其实有些小章节每年考的题都差不多,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会计法》那一章,连续几年的 最后一道单选都是考对会计造假的法律责任,这里书里只有2个点,每年轮着考。这些分都很好拿,为什么要随意放弃呢?
(2)经济法复习的方法主要是 记忆,书至少要看三次以上,第一遍是弄懂,第二遍是熟悉,第三遍是巩固,当然重要的知识点还要总结出来再多加锤炼。建议对着郭守杰的讲义一起看书,里面有 重要知识点的历年考题罗列总结规律,有对相似知识点归纳对比帮助记忆,先不要说他押题的准确与否,这都是一份能帮你找到复习方向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好东西, 特别对初次考试的人更有帮助。
(3)其实对文科不是很差的人来说,经济法应该是比较好过的一科,因为它是唯一没有计算题的科目,不会有明明会做却因计算错误而失分的问题出现,所以只要你肯下苦功去背书,有条理有重点地去记忆,这一科应该难不倒你的。
2.税法
(1)税法的大题重点也比较明显:
增值税(进项扣除的几种规定:包装物,运费等;销项特殊税率企业;出口退税)
企业所得税(以前内外资各占一道大题:都是考比较常见的扣除项目,不会考生僻的),个人所得税(N多种收入计算所得税:纳营业税的收入要记得扣除营业税),
某些小税种穿插(如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结合;比如某年发神经考了印花税的一堆税率,征管法处罚与所得税计算结合)。
这 些类型的题目在平时的练习中都会遇到的,其实税法的大题不会有什么偏题怪题,也不会像财管的计算数据那么繁杂,但是却有着你想像不到的陷阱(一般是书里的 特殊规定,考试时千万要仔细看好题目的每一句话),所以一定要注意大题的练习,把在做题中踩过的陷阱作适当标识或总结来提醒自己,从而减少你考试时犯错的 机会。
(2)税法的知识点很多很繁,其中又包含了大量数据,记忆起来十分有难度,所以很多人都会放弃其中大部分的小税种,而专攻那几个会出大题的 章节。其实,税法的小税种才是好拿分的地方,它比起那些繁杂无比的大税种不知好记忆多少倍,只要你稍微有一点耐心,理清一下每一章的几个记忆要点(适用, 计税方法,税收优惠,征收期与征收地,处罚等),很多客观题的分就手到擒来了,对于一个有50分客观题的科目,这部分才是你拿分及格的关键。而大税种虽然 繁杂难记,但是出大题的地方绝对是那些比较固定的重点,某些生僻难记的地方如果实在头痛放弃也无妨。同时,要重点关注书中近两年新增的零散规定,这些一般 考不了大题,却是客观题必出的地方。
(3)税法的题量很多,做不完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为了赶速度而导致频频算错或踩到陷阱的丢分,宁愿放慢一点点速度来保证会做的题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客观题的拿分,如果五十分的客观题你能拿到大部分,那你离及格也不远了。
3.会计
(1) 会计的复习方法,我觉得主要是理解,你不能死记硬背各种会计分录,而是要深入地去理解它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只要你明白了其中内涵,根本就不用去记忆,考试 时自可根据题目的要求列出相应分录。特别要记住会计的谨慎原则,对无法保证的收入谨慎下不能确认,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谨慎下要及时确认。(当然,我说的只是 针对我考试时应用的旧准则,如果在新准则已发生巨大变化,那可以直接忽视)
(2)会计的单选大部分都是计算题,主要包括书中无法考察计算题的零星 考点;多选题主要考察书中关于某些概念的具体规定(非具体会计处理上的)。其实这些点并不多,只要你细心研究历年考题就可以找到目标所在。会计大题的综合 性都比较高,所以一定要做到对书中各个章节的要点都烂熟于心,在考试时才能融会贯通而不会因题目的繁琐而一头雾水。
(3)总之,一定要细致地看 书,通过理解去记忆各项会计处理及规定。要重视真题的练习,好好总结把握书中要点所在,对重点多加练习掌握。会计的题目中也经常有陷阱出现,要仔细读好题 目(比如某年的一道单选其实答案是0,但是如忽略了关键字眼就会浪费时间进行十分繁琐的计算结果仍是不得分),注意题目中条件的设定,摊销的起始日期(小 心年中入账起摊的事项)。考试时要注意策略,对总结性或环环相扣的题目暂时放弃,拿好比较容易拿的分。
4.财管
(1)我的经验教训:财管 是很考数学天分的科目,在复习时不能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充分理解其中原理所在,并要通过充分的计算练习训练对公式的运用能力。要不然就算你把公式背得滚 瓜烂熟,考试时对着与书中例题完全不同感觉的题目,你一样不懂怎么运用。我觉得考财管就像在考数学一样,临场的发挥及灵光一闪是很重要的,这些都必须建立 在对书中各种公式理论的熟练掌握上的,在复习及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练好基本功。
(2)财管必考的大题应该是投资的分析(对现金流量的比较),成 本四章会有一至两题(通常轮流出,不会与去年重复);期权去年考得比较简单,今年应该还会有;企业价值的三种方法也是每年轮流考(可恨我去年明明猜到这一 点,还不好好练第三种方法的题);存货与应收的分析应该会有一题,也是每年轮流考;第一、二、三、四、九章现在主要在大题的某一步中考或在客观题考;筹资 与股利分配一般不会有大题,去年新增了融资租赁,我准备了好久,居然只考了多选,今年还是要关注。
(3)我觉得对于文科的人来说,财管的大题要拿 高分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不能忽视客观题的重要性。财管的客观题很多都是书中原文或某几个理论的综合运用(但绝对不会像练习题一样照抄书,如果你碰到这样的 习题,那不做也罢),在复习时要多关注书中无法考察大题的重点部位,认真总结。我去年复习的时候做了中华会计网的基础班题目,觉得还不错,在复习时多研究 下真题再找差不多感觉的题目练习,应该会有收获的。
5.审计
(1)审计放在最后说,是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说,在我看来,审计是一本很废的 书,很难有耐心看下去,也很难学到很多对考试有用的东西;审计的练习题也是一本很废的题,几乎都是照搬书,它里面的题目跟九十年代的真题是差不多风格的, 但与现在的题目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但是审计的真题却是一些很实际很有水平的题,就算我们认真地看了书,做了题,见了真题还是一头雾水,一塌糊涂。
(2) 不过审计的复习思路,还是有迹可循的。第一部分是某些基本概念:主要用于考客观题;第二部分是内控的许多规定,在各大循环里可以学到,这部分主要用于大题 时判断企业的内控合不合理,再回答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这部分需要大量的背书工作);第三部分是审计调整,即是对不当会计处理的调整,这些审计书里是没有 很具体讲到的,要看会计书才行,所以审计和会计在同一年考是很必要的。其中两种报告(验资和审计),一般会出大题;应收账款询证及存货盘点程序也是大题很 喜欢出的地方。(当然,我说的只是针对我考试时应用的旧准则,如果在新准则已发生巨大变化,那可以直接忽视)
(3)在五科之中,审计的试卷之长, 是足以与会计比拟的,而且审计的大题,不只是考调整分录及计算,还有大量的文字表述工作,更大大地增加了答题的时间。审计要拿分,我觉得注重策略,先做好 做对你会的大题,实在不会的地方千万不要浪费时间空想烦恼。审计的客观题现在分值已经不太高,一般是对书中基本概念的考察(但绝对不会是照搬书),只要你 下苦工去背书记忆,要拿分应该不会很难。与其为相当繁复的主观题伤脑筋无从下手复习,还不如扎扎实实地看书,把可以拿的客观题拿下来。想当年我答了不到八 十分的题,还能幸运混过,应该就是客观题救了我不少啊。
五、关于听课和老师
(1)前两年的考试,我一般都是自己看书,因为书里的东西在大 学里都学过,自己慢慢理解就懂了,所以并没有参加过网校的学习或听课。07年的财管新增了期权部分,由于数学功底不好,看得我头都晕了还是一头雾水,求救 于同事后她推荐我去听中华会计网闰华红老师的课,确实很不错,闰老师讲得很有条理很细致,而且是打基础的讲法(理论详细分析及相应习题印证),听了一次之 后真的有拨云见日的感觉,很清晰很舒服。我敢说的是如果去年的期是权考很繁复的大题,我应该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如果我不发神经计算错的话)
(2)所以我觉得,如果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教材你曾经学过或者可以自己理解清楚,那你可以自己学习,不参加网校也可以。但如果不是财经专业的学生,或对CPA教材完全陌生或难以自行理解,那参加网校就很有必要了。
(3) 我没怎么参加过网校,不过财管和经济法考试看的都是电子书里中华会计网的讲义,觉得还是比较有条理对复习比较有帮助的。经济法的老师当然首推郭守杰,财管 的闰华红也讲得挺不错的,其他科目就不清楚了。不过我觉得,再好的老师对你都只是起辅助作用,大部分还是靠自己的用心和努力。还有就是不能对老师的考题猜 题抱太大希望,只在那些地方下功夫而忽略了其他重点,考试的事情谁都拿不准的,孤注一掷太危险了。
六、关于科目搭配
(1)除非你可以在家 专职复习或是悠闲的在校学生,且有很长的连续复习的时间,个人更要有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否则绝对不推荐一年报2科以上。因为CPA每一科都需要你下 很大工夫及很多时间去学习及做题,如果报了太多的科目,一来会导致单科复习的时间减少而草草收场;二来就算你时间充足,长期作战在多科间循环会导致你头脑 混乱,而且太早复习的东西遗忘性会较高;三来到了后期时间较紧时,你往往会不得不放弃其中某一科或某几科,等于在那里的努力与时间完全浪费。不如有计划有 搭配地报考适量的科目,好好安排时间拟定复习计划,细致认真地学习,才比较有机会一击即中。
(2)在科目搭配上:一般会计和审计在同一年考较好, 因为审计很大部分都是考与会计相关内容,如果不同一年考就等于你的会计要复习2次;经济法和税法不推荐同一年考,因为都是属于记忆性科目,在一起考头脑负 担太重,可能对记忆效果有不良影响;财管比较随意,可以与两法任意搭配。税法和会计在不在一年考,较为见仁见智,有些人认为税法有很多与会计相关的内容, 在同一年考可以帮助理解。就我的经历而言,我反而觉得由于会计和税法对许多地方的处理有所不同,在同一段时间复习反而经常引起混淆,其实税法与会计处理上 有关的地方不多,不在同一年考影响应该不大,况且一年同时考会计,审计,税法三科,负担稍嫌太重。
(3)推荐搭配(3年计划):1.会计、审计;2.财管、经济法;3.税法
至 于考试次序问题,我觉得应按个人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你为会计专业学生,那你可以选择先考会计,审计,税法等较熟悉的科目,后考财管经济法等较陌生的科目; 如果你为非会计专业学生,入门时先考财管经济法,拿到手后再攻会计审计也不迟。文科好的人可以先考2法,后攻财管;理科好的人财管应手到擒来,可能对2法 要下多点苦工。还要看个人倾向,是先难后易,还是先易后难,前者可能屡战屡败而放弃,后者可能因弱点科目久考不过而导致已过科目的失效。其实考试仍需几分 运气,计划周详也赶不上变化快,仍是要因地制宜,视自身实际而制定策略。

总之,以上只是个人考试的一点经历和看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也不一定能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而且我考试的时候所用到有3本书现在都已面目全非,可能我讲的东西也已不适合今年的CPA考试,但是身为在CPA考试这个 苦难中挣扎过的人,还是想把自己的一点点看法跟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废话了这么多,大家见笑了!